泰國中小制衣企業遭遇生存危機
最近3年,泰國制衣業發生重大的變化,包括遭遇勞工日薪提升、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多家制衣廠要將工廠移轉至鄰國以求生存。 泰國制衣工業協會顧問兼泰國海運貨物出口商會副會長汪洛,在分析泰國制衣業今后生存發展等問題時指出:泰國國內的中小型制衣工廠基本無法生存,能夠維持的是向大商場供貨訂單的小廠家。而經歷了勞動力日薪提升至300銖的沖擊后,大型制衣廠將工廠移轉到鄰國發展,至今已經有22家制衣企業在東盟鄰國共投資了30家工廠,而接下來值得關注的是國際買家從哪個國家下單會有更好的利潤率。 目前泰國成衣主要出口市場細分為:美國占32%,歐盟占28%和日本占13%。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進展還不大,因為政府認為加入該協定會損失利益,但是工業界卻認為可以從中受益,例如:服務行業不贊同,因為TPP覆寫了多達95%的服務產品市場需要向成員國家開放,談判協定共有27條,包括勞務、雇傭政策、社會等較深層次的開放,而其余11個成員國對此也表現出不支持態度,估計談判要推遲3年才會完成。 對于歐盟市場,泰國從2015年1月1日起將被取消歐盟普惠制(GSP)優惠關稅20%的待遇,原打算推動歐盟與泰國自由貿易區協定談判可在普惠制被取消后,泰國對歐盟出口產品可得到零關稅的待遇,但目前沒有職能完整的內閣,最后在4月份進行的談判無法達成任何決定時,在接下來的3個月進行的新一輪談判是否還繼續進行尚未得知,這樣歐盟與泰國自由貿易協定肯定趕不及在2015年實施。 面對泰國中小廠商存在困難的現狀,今年泰國制衣工業商會就國內制衣工業的扶持方案進行了探討,制訂了2014至2016年泰國制衣業扶持方案藍圖,分為6個方面:一是加強開發產品和推動經營商重視對產品的開發,設立產品開發中心,從商業部爭取約1000萬銖的經費進行運作;二是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生產流程,減少損耗和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管理,努力在工業內形成綜合功率完善的機制,發展經營商多樣化生產技能,努力減少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三是努力創立產品品牌和零售品牌,目前泰國制衣工業高達90%訂單是貼牌生產加工,自有品牌僅10%,因為在零售商場寄售的流程中存在問題,自有品牌經營商需要自行承擔程式庫存和被寄售商場收取較不合理的高額進場費用;四是努力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原料采購體系,將上中下游產業鏈環節有機地聯合起來,促進原料供應系統化;五是發展產品貿易和適應國際市場開放的形勢,建立泰國產品目標市場的用戶資料程式庫和加強與外國談判簽署自由貿易區協定;六是向外國擴張生產基地。如果泰國制衣工業能夠做到上述的發展步驟,泰國成衣產品貿易勢必得到發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