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訂單“東南飛”促結構調整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許多加工貿易訂單正在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轉移。但專家認為,這種趨勢屬于我國貿易結構調整大背景下的必然現象,對我國而言并非壞事。 據越南媒體近日報道,越中貿易長期逆差已引起越南業內關注,越南正采取措施改變這一現狀。此外,歐盟最新出臺的普惠關稅優惠政策(GSP)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包括鞋帽類在內的越南多類商品享受普惠關稅優惠。與此同時,中國、印度等國被取消該項優惠。 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漲,越來越多的生產制造業開始往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國家轉移已不鮮見。該新規的出臺或將促使更多的中國加工貿易企業轉移。但這屬于我國貿易結構調整的必然趨勢,對我國而言并不一定是壞事,且短期內也不會改變越中貿易逆差的現狀。 加工貿易轉移屬正常 據越南工貿部稱,2014~2016年,GSP將為越南企業帶來較多的機會。根據GSP,2014年,越南鞋類對歐盟出口關稅將由8~17%降至4.5%。這意味著,越南的紡織、水產、塑料和鞋類等產品對歐盟出口的優勢將進一步擴大。“隨著我國人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斷上漲,再加上國內貿易轉型升級的需要,加工貿易占比下降及向低成本國家流動很正常。此次優惠關稅政策向越南等國傾斜,不排除一些面向歐盟市場的企業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向越南遷移。”商務部研究院中國貿易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告訴記者。 但金柏松也表示,這對于我國而言并非壞事。加工貿易屬于低端產業,這類企業的退出,有利于優化國內經濟產業結構,促使國內企業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從而獲得更高的附加值。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副會長蔡家祥也對記者表示,加工貿易是應對國內市場商品匱乏而生的,現在國內制造業不斷壯大,已經能夠滿足國內需求,且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外資企業在我國從事加工貿易也不劃算,轉移是必然趨勢。 浙江一家加工貿易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他所在的行業出口利潤下降得越來越快,毛利潤從20年前的10%下降到現在已不足3%。 中越貿易逆差尚不會改變 據越南統計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越中貿易總額約500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越南對華出口約131億美元,增長2.1%。而根據歐盟的新規要求,原料自東盟進口占50%以上的越南產品對歐盟出口,才能享受普惠關稅優惠政策。但目前越南的紡織、化工行業原料大部分從中國進口。越南業內人士近年來也一再強調,要采取措施改變越中之間的貿易逆差現狀。 有業內人士稱,從結構上看,越南對我國主要出口經濟價值較低的原材料,自我國進口經濟價值較高的成品。這一現象說明越南的加工制造業較落后,且短期內難改變。 對此,金柏松也贊同。他表示,我國加工貿易轉移到越南一定程度上會提升其制造業水平,但鑒于越南目前的經濟水平還較低,發展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扭轉對華貿易逆差短期內不可能實現。“越南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制造業人才,且國內對工資上漲的需求強烈,罷工不斷,勞務環境有待改善。”金柏松說。 金柏松認為,越南要想提高自身的制造業水平,當務之急是在大學里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專業人才,同時讓這些人才在企業中發揮關鍵作用。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