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歐盟委員會發布2014年冬季經濟預測報告,報告顯示歐盟整體經濟復蘇基礎日益穩固。2月24日,伊福研究所公布的對7000名經理的問卷結果顯示,2013年2月,德國企業經理人指數連續4個月樂觀,商業氣候指數從110.6點上升至111.3點。德國聯邦政府鑒于良好的國內經濟形勢,預測2014年的增長率為1.8%,而2013年僅為0.4%。逐步回暖的歐洲經濟尤其是德國經濟,增強了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對歐出口信心,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出口也呈回暖態勢。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出口475.9億美元,同比增長1%;2014年1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出口58.2億美元,同比增長24.7%。“白標展”主辦方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金融危機對歐洲紡織服裝貿易格局影響深遠,歐洲買家的貿易習慣和采購需求已發生不小的變化。中國企業拓展歐洲市場,應充分利用在歐洲當地舉辦的與產品題材契合的展會,通過參加展會,與買家面對面交流,以更好地把脈歐洲市場,滿足客戶需求。將于7月8日~10日在德國柏林VelodromArena舉行的第三屆白標展,彌補了德國柏林時裝周期間加工題材展會的空缺,為中國的ODM和OEM企業深耕歐洲市場創造了切入點。
受歐債危機的影響,近年,歐洲紡織服裝貿易不景氣。據歐洲紡織服裝聯盟及歐洲紡織服裝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歐盟27個成員國的紡織品及服裝營業額下跌了3.4%。在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歐洲紡織品服裝貿易出現了一些新動向。這些新動向對中歐紡織貿易影響深遠,中國出口企業應引起重視。
首先,歐債危機使歐盟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低價服裝受青睞,平價服裝店和網絡銷售逐步崛起。這使得歐洲紡織服裝訂單減少,價格下跌。而顧客對品質的要求卻越來越苛刻。這些情況,在前兩屆成功舉辦的白標展上也得到反映。以前歐洲買家注重產品品質,現在則對價格也很敏感。而且在快時尚風潮的影響下,來自歐洲的訂單越來越小、交期越來越短。
其次,訂單向南亞、東南亞國家轉移趨勢明顯。受歐債危機影響,歐洲買家為降低采購成本,將生產由中國轉移到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等勞動力價格更為低廉的國家。這使得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在歐盟進口市場所占份額逐漸下降。據相關數據,2011年中國紡織品、成衣在歐盟27國進口市場所占份額為41.2%,2012年所占份額為39.9%,2013年所占份額為38.5%。而且歐盟的訂單轉移到南亞、東南亞國家,有從服裝訂單向面、輔料訂單延伸的趨勢。盡管如此,中國依然是歐盟紡織品、成衣進口第一大供應國。歐洲買家對中國加工的紡織服裝產品有很高的評價和較強的依賴。歐盟采購決策者認為,南亞、東南亞國家還不具備中國的產品質量水平和垂直組織生產能力,在原材料的可用性上,中國企業也更值得信賴。
另外,貿易環境發生變化。2012年10月底,歐盟公布新的普惠制方案,新方案2014年1月1日開始生效。中國雖然仍在普惠制受惠國之列,但由于中國輸歐紡織品數量早已超出普惠制的“畢業”規定,自2006年起,中國輸歐紡織品的關稅優惠已被取消。但中國周邊的孟加拉國、柬埔寨、緬甸卻作為最不發達國家,不僅能享受免關稅待遇,而且還能享受歐盟普惠制原產地規則優惠待遇。中國多個競爭對手繼續享受免關稅待遇,這給中國企業帶來更不利的競爭環境。
同時,近幾年,歐盟加快與中國周邊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步伐。如果歐盟與中國周邊國家相繼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中國競爭對手紡織品輸歐免稅問題會逐步被提上日程。屆時,中國紡織服裝對歐出口將面臨更加不利的外部環境。
這些不利因素,都需要中國對歐出口企業積極應對。展會主辦方負責人談到,對歐出口,以前一單幾萬件,一年做幾單就能滋潤過日子的時候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出口企業需要及時了解歐洲市場的現狀,并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接單策略。出口企業要正視歐洲訂單變小、變少的現實,提高操作高附加值訂單的能力,以充分把握歐洲市場回暖帶來的商機。
據展會主辦方負責人透露,白標展定位于為歐洲買家提供貼牌加工為主要功能的專業展會,力求充分彰顯中國展商在產品輔助設計、面料組織、優質加工、整體策劃方面的供應優勢。中國企業參加白標展,是與尋求全方位、多層次加工供應機會的歐洲采購商對接的絕佳切入點。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