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依當前政治與經濟環境的發展態勢看,我們可能迎來一個新的全球保護主義時代。各國重拾以鄰為壑政策的可能性不可低估。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乏力,而出現重大起色的可能性又很低。 在金融危機5年之后的今天,主要工業經濟體的表現仍然不盡人意。今年,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增長約1.3%,日本可能增長1%,美國可能增長2.6%。 當前環境將無法為新興市場經濟體提供增加對成熟經濟體出口的重大機遇。實際上,倘若今年新興經濟體總體增長率能達到2013年的4.6%,我倒會感到驚訝。 歐洲央行(ECB)早就該降息了。失業率一直處于創紀錄的水平上,而約0.5%的通脹率則引起了通縮擔憂。強化銀行體系的努力進展甚微,這拖累了增長和投資。有些歐洲國家發生的趨勢,正在助力民族主義政黨的競選——民族主義政黨在今年5月的歐洲議會(EuropeanParliament)選舉中可能表現很不錯,并由此成為一股推動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力量。 同時,日本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也沒有帶來承諾中的增長。日本政府需要更強力地推進結構改革和放松管制,這兩者對于讓擴張性貨幣政策產生持久效果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鑒于債務與GDP之比接近240%引起擔憂,日本政府也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收緊財政政策。 美國增長令人失望,主要原因在于某些領域監管加碼導致企業信心低迷;新的醫保政策可能增加成本;以及兩黨在聯邦預算案上爭斗不休令人厭惡。民主黨跟共和黨并未就這個問題展開談判,僅僅是公布彰顯各自理念的改革藍圖。廣受尊敬的彼得森基金會(PetersonFoundation)表示,未來10年內,僅聯邦政府利息成本一項,根據兩黨提議就會達到4.9萬億至5.6萬億美元。 另一方面,由于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已從8000億美元直線上升至近4萬億美元,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ReserveBoard)已開始縮減政府購債規模。關于終止量化寬松(QE)和利率展望,美聯儲一直溝通不力,也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隨著投資者尋求短期收益,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投資流入和匯率都受到了沖擊。 每個地區的新興經濟體都另有各自特別擔憂的問題。比如,中歐經濟體發現很難增加對停滯中的歐元區的出口;它們看到西歐一些銀行在縮減業務;作為烏克蘭危機的直接后果,它們也可能遭遇天然氣價格上漲和投資流入減少的局面。再有,土耳其國內的政治沖突正在傷害這一重要經濟體。又如印度,政府不久后可能更換執政黨,或許隨后會推行大膽的計劃以重振經濟,但該國首先必須扭轉根深蒂固的官僚作風。 在實現2014年GDP增長目標7.5%的巨大壓力之下,中國剛剛公布了一項刺激保障房建設的計劃,以推動經濟總體增長。然而,中國又將不可避免地打壓過度增長的影子銀行,以及銀行對國有企業、省市級政府的大規模放貸,這又會削弱前述刺激計劃的成效。 一直以來,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大宗商品出口收入增長迅猛,但當前中國對大宗商品需求降低對所有這些國家都產生了沖擊。比如,拉美許多國家都是這種情形,許多政府至今仍未實現經濟的足夠多元化。委內瑞拉和阿根廷存在的經濟與政治問題,也使拉美2014年充其量只能實現小幅增長。正是在當前這種環境下,對壓力之下的政客、對那些希望選舉獲勝的人,保護主義政策可能會很有吸引力。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國家竭力壓低本幣匯率以圖獲得優勢,其他國家則會提高對很多類產品的進口門檻。這種趨勢可能會很快加強。我們已然看到,世界不同地區的不同銀行監管當局采取的做法,破壞了國際金融系統的凝聚力。 那些旨在防范保護主義的重要機構眼下似乎睡著了。世界貿易組織(WTO)陷入一系列瑣事,這延緩了始于2001年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的進程。俄羅斯剛剛被踢出八國集團(G8),倘若俄羅斯與西方關系繼續緊張,當二十國集團(G20)今年11月召開會議時,其在經濟政策上取得進展的能力就將受到制約。 當前,國際經濟動態并非世界領導人關注的焦點,他們正被大量國際政治問題纏身而不能自拔。這種情況頗令人擔憂,因為當沒人值守之時,國際經濟合作就要遇上麻煩了。 本人作者為WilliamR.RhodesGlobalAdvisors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著有《走向世界的銀行家:來自全球金融第一線的領導經驗》(BankertotheWorld:LeadershipLessonsfromtheFrontLinesofGlobalFinance)一書。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