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自貿區來了
伴隨著2014APEC的結束,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AT)實質性談判也已結束。 根據紀要,兩國將在年底前完成余留技術問題的談判,之后草簽FTA文案,明年年初由兩國相關部門負責人正式簽署協定。協議生效后,中韓雙方將在20年的時間里,逐漸取消90%以上的商品關稅。同樣作為紡織服裝大國,FAT的生效,勢必將對中韓兩國的服裝產業產生重要的影響。 隨著韓流文化的強勢輸出,韓國服裝受到不少中國年輕消費群體的追捧,本土線上和線下渠道中也出現了大量以銷售韓國服裝為主的零售商。與此同時,憑借著相對低廉的加工制造成本和地緣優勢,中國也一直是韓國服裝主要代工基地。 多年來,中韓兩國的服裝貿易往來一直呈現著較強的增長勢頭。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3年中國出口韓國紡織品和服裝金額同比增加16.6%,特別是中國服裝的出口金額達到39.5億美元,同比增加21.1%。2014年前5個月中國出口韓國紡織品和服裝金額達29.67億美元,同比增長也達到16.33%。 對此,FAT的簽訂實施,是否會將中韓雙方的服貿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FAT能否留住外移的訂單? 其實,就在FAT實質性談判結束之前,韓國企業在中國的主要代工地青島就傳出了不少韓資服裝工廠老板欠薪跑路的消息。由于中國制造業綜合成本的上升,使不少之前在中國設立服裝加工廠的韓資企業逐漸撤出中國市場,轉向成本更加低廉的東南亞等國。 青島一家服裝外貿公司的出口業務經理菊孝新對此現象也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最近撤離青島的韓國服裝企業很多,主要是因為中國的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尤其隨著政府對企業監管日益健全,要求所有企業必須完善員工社保等各項費用的繳納,這便進一步削弱了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菊孝新說道。 同樣作為本土服裝加工重要集群地的溫州,也深刻感受到中韓服裝制造成本的明顯變化。溫州服裝商會副秘書長陳琦翔告訴記者,溫州地區的服裝制造成本與韓國制造相比,其生產成本的差距已經不大。“溫州本地的服裝產業鏈相較于韓國并不完善,因此,溫州制造的主要成本也集中在產業鏈上。” 面對制造成本不斷增加的產業現狀,中國代工企業能在FAT簽訂后,在零關稅的利好優勢下,留住韓國企業南移的訂單? 在舒朗集團董事長吳健民看來,即便中韓FAT簽訂,其對中韓代工訂單的利好作用也不會太明顯。“中國企業給韓國服裝品牌做代工的并不多,中國代工企業與韓國企業之間的合作多為一些二三級代工訂單的合作,即韓國實力較強的代工企業接受歐美的服裝訂單,再分配給中國的代工企業處理,層層的利潤盤剝,決定了這些訂單對成本的敏感度較高。”因此,吳健民認為,即便中韓之間實現零關稅,其免去的稅率也很難挽回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 其實,韓國制造從很久之前就開始在全球市場開始產業鏈資源的布局,經過多年的發展完善,其也具有較強的資源配置能力。“韓國本土市場的局限性使得韓國并沒有太多知名的服裝品牌,但韓國服裝制造則很早開始走出去的步伐,在世界各地都有有著豐富的代工資源。”吳健民告訴記者,這也使得韓國有能力及時找到更廉價的代工地來取代中國制造。 與此同時,東南亞諸國在服裝出口關稅上相較于中國企業優勢明顯。以柬埔寨和孟加拉為例,其服裝出口在歐盟享有免稅待遇,在美國享有普惠制的減稅待遇。因此,即便中韓自貿協定實施后,對本土代工訂單的外移趨勢也很難產生根本性影響。 FAT能否攻陷本土服裝市場? 誰也不能否認韓流文化對中國年輕一代的重要影響,而這種影響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折射在服裝消費市場上。 在廣州各大服裝專業市場中,早已出現大量主營韓國進口女裝批發零售的商戶。就有在廣州某知名專業市場主營韓國女裝批發的韓籍商戶表示,其一天的營業額可以達到上千萬元人民幣。 “隨著韓劇在中國的熱播及中韓兩國之間相似的文化背景,使得韓版服裝在中國市場大受歡迎,除了實體渠道外,在電商領域也出現不少直接從韓國采買服裝的機構。”陳琦翔說道。 雖然中韓之間服裝貿易的演進趨勢仍在發展之中,但陳琦翔坦言,這對中國品牌服裝企業的影響則相對有限。“目前,大規模進口韓國服裝、從事韓國服裝銷售的企業并不多,一些在線上銷售韓國服裝的店鋪多為一些小商戶,其經營規模并不大,進口的韓國服裝很多也并沒有繳納關稅。” 而對于本土規模化的服裝企業,相較于進口韓國服裝銷售,其更傾向于同韓國品牌之間建立代理合作關系,而不是直接進口其產品進行銷售。 不同于其他行業人士對韓流服裝在中國發展的樂觀態度,吳健民表示,中韓服裝之間的差距并不大,韓國服裝在品牌發展方面也表現一般。在他看來,不同于前幾年消費者對韓流的熱衷程度,近年來的消費者更喜歡歐美的服裝版型和時尚文化。對此,他認為中韓FAT簽訂之后,韓國品牌對本土品牌的影響和沖擊相對有限。 但吳健民也承認,相較于本土服裝企業,韓國企業在設計、面料、品牌運營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本土服裝品牌也日益重視加強同韓國服裝之間在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從這個層面來看,FAT的施行,勢必進一步推進中韓服裝之間的交流往來。 FAT能否推進資源整合? 山東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建國最近一直忙著即將舉辦的2014首屆中國(齊魯)時裝周的相關事宜。在本屆時裝周上,山東服裝行業將與韓國服裝行業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 其實,近年來,中韓服裝界之間的交流和接觸不斷增強,兩國服裝業之間資源整合的力度也不斷加大。 “山東和韓國離得非常近,雙方在合作上有明顯的地緣優勢。目前恰逢山東服裝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機,在設計、面料和品牌運營管理上借力韓國的優勢資源,有助于推進山東服裝行業的發展。”劉建國說道。 除了山東之外,溫州服裝行業也早已開啟同韓國服裝界之間的深入合作。溫州服裝商會同韓國服裝行業協會在電子商務領域已簽訂合作協議,與此同時,溫州服裝商會下屬的女裝分會也早已同韓國服裝行業協會達成戰略合作關系。 除了行業協會之間的互動,中韓服裝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和資源整合近年來也不斷增多。 “森馬就于近年代理了一個韓國女裝品牌,就我了解,本土企業代理韓國服裝品牌的數量不在少數。同時,本土企業對韓國中高端管理人才的引入也不斷增多,很多知名服裝企業都大量聘請韓國設計師。”陳琦翔告訴記者,中韓兩國在品牌、設計和人才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 在服裝產業的直接商貿往來方面,中國對韓國面料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強,而FAT的實施,也將進一步推進中韓服裝在產業鏈方面的交流互動,加強中韓服裝業之間的資源整合。 “在近年來的面料展上,就出現了不少韓國面料企業。韓國面料在色彩、工藝、反應速度及性價比上優于大多數本土面料企業,因此,很多知名國內服裝企業同韓國面料企業都有深度合作關系。”青島一華正紅品牌設計總監張一華告訴記者,在每年的面料展上,韓國知名的面料供應商都會邀請很多中國的知名品牌選購旗下新品面料,像瑪斯菲爾等都會參加,“這些面料企業不僅會提供面料,還附帶有與面料配套的服裝版型一起賣給其客戶。” 記者了解發現,根據面料的材質、工藝等不同,目前中國服裝企業進口韓國面料的關稅稅率一般在10%以上,因此,在中韓FAT簽訂之后,將會對中韓在服裝面料資源的配置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中韓FAT的協議細則還在進一步的商定之中,其對中韓服裝行業的直接影響目前還很難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中韓服裝行業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將更加頻繁,中國企業可以借力韓國的優勢資源,在品牌運營、設計及產業鏈資源方面進行有效的整合提升。”陳琦翔說道。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