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系冷令日系服裝在華受挫
在中歐、中美雙邊貿易額上升的背景下,中日雙邊的貿易額卻直線下降。而在安倍政府“復戰”心態日漸明顯,中日關系回暖無期的情況下,日系商品要想在中國市場收復失地幾乎是難上加難。 8月29日,銷售女性內衣的日本香羅奈公司宣布,其設在上海的子公司銷售業績持續低迷,雖幾經努力,但凈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在此情景下,公司決定撤出中國的內衣銷售市場。 曾一度風靡中國大地的“日系”女性商品卻有悄然落幕之勢。有一組數字足以見證“日系”女性商品在華市場的頹勢。在中國大陸最大的購物網站上,人們對其代購的“日系”、“韓系”商品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代購女裝”方面,韓國有12萬,日本只有1.1萬;“代購女包”韓國為3千,日本則是79;化妝品方面,韓國是528,日本卻只是9。倘若日本上下看到這組對比鮮明的數字,勢必會引發深刻反思。 曾幾何時,“日系”化妝品在中國市場是那樣被追捧。只需在產品包裝上注上“日本某某株式會社”授權或監制,就可以迅速成為暢銷商品。中國大陸女性消費者在對待亞洲品牌問題上,“厚韓薄日”已成定局。 “日系”女性商品在華市場日暮西山,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總結起來可以歸為三點: 第一、中國的對外開放,讓國人眼界更加寬闊,消費理念更加國際化。而經濟的發展、收入的提高,使中國女性在消費觀越發具有信心,更加敢于嘗試新商品。在此情況下,日系商品在中國女性心中原有的優勢地位也逐漸淡化了。 第二、在中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日系商品在華的銷售理念開始落后,營銷手段也過于單一。由于日本國內經濟低迷,日本企業將產品投放到中國市場后,只是一味地希望能夠為自己帶來利潤,卻疏于對產品的市場定位、營銷方式、更新周期進行研究。如此一來,日系商品在中國失寵也是必然的。 第三,不能不說,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嚴重破壞中日關系的舉動,對于日系商品在華市場受挫造成了深刻影響。據不完全統計,中日關系緊張后,日系化妝品和時裝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損失了近半,而在中國市場,歐美和韓國企業正準備將日系企業“斬盡殺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