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規模到發展方向,從消費水平到經濟指標,印度紡織服裝業者習慣以中國為樣本與參照。由印度瓦齊爾顧問有限公司發布的報告指出,到2025年,中國和印度服裝市場總量將達到7400億美元,超過美國和歐洲的725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雖中國出口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出口國,但預計其國內需求增長將超過出口市場。而由于中國服裝增長聚焦于國內消費和支出增加,印度有望獲得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
誠然,印度紡織服裝業在過去五年來取得一體化的進展,為發揮其優勢,產業結構和生產模式的調整還在繼續。在日前由印度工業聯合會(CII)主辦的TEXCON2013紡織服裝會議上,與會人士指出,除上述必做功課外,如果印度能加以改善引資環境,那么,服裝業的出口競爭力或許可以與中國媲美。
加強纖維研發降低采購成本
目前,印度紡織服裝出口商過于依賴出口退稅,依靠產品研發而獲取利潤的意識薄弱。此外,由于印度出口服裝的原輔料大多自其它國家采購,采購成本相應增加,在享受其他發達國家給予的貿易條款優惠時也容易受到限制。利豐集團(Li&Fung)印度地區行政副總裁迪皮·卡娃表示:“只有少數的印度國內廠商重視提升本土的生產效率,大多數企業并沒有降低采購成本的意識。”
卡娃認為,國外采購商的需求增多將迫使印度紡織服裝業改變。她強調說,從業者需要更為全面地考慮成本問題,包括間接成本和風險成本。比如在孟加拉國,工廠的生產成本雖便宜,但較差的勞資關系將導致交貨期的延后,迫使買家支付更多的航空運輸費用。在最終結算時,這些增加的成本都要由客戶來支付。
Vardhman紡織公司理事會主席達珊·拉爾·夏爾馬說:“印度在按時交貨上存在很多問題,勞動生產率下降,經驗豐富的員工流失等原因導致信譽下降。但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夏爾馬認為,通過調整產業并發揮其優勢,印度紡織服裝業能培育出獨特的優勢,包括應對不同規模的訂單,并且專注于技術提升和設計研發。”
此外,為使印度國內服裝行業的生產效率提升,夏爾馬認為上游紡織業需加強紡紗、織布、印染技術,并加大對這些行業的投資。在上游纖維開發方面,IndoRama纖維公司顧問斐濟強調發展合成纖維和非棉纖維的重要性,“印度市場乃至國際市場上的聚酯纖維展現出巨大潛力,印度人均聚酯纖維消費量增加。如果不能成為聚酯纖維的領導者,印度無法達到更高的出口目標。”
營造寬松環境引進外資技術
瓦齊爾顧問有限公司的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紡織服裝需求量將達到1萬億美元,為滿足這些產品需要,全球產業需要再增加5000億美元的投資。“如果印度能吸引超過25%的投資,那么在織造、面料的印染和后整理等環節的競爭力都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夏爾馬說。
1個月前剛剛被任命的印度紡織部長KavuruSambasivaRao對此表示認同,他補充說:“為吸引更多投資,一方面,紡織業的勞動法律法規制定需要更為人性化;另一方面,政府應為行業創造更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提供更容易獲得且便宜的土地、電力和信貸。”
在當前財年,印度紡織服裝業將出口目標設定為500億美元,對比2012-2013財年的320億美元實際出口額有顯著增長。這位新上任的紡織部長表示:實現出口額的大幅提升需要發展多樣化的技術紡織品,達到這一目標需則要現代化的制造能力。除引進外資和技術外,Rao還敦促紡織工業實施更有效的計劃,包括技改基金計劃(TUFS),發展技術紡織品計劃,及動力織機的工人團體保險計劃。
借鑒中國經驗改善務工環境
盡管印度政府承諾在2017年前為紡織業創造1000萬個就業機會,但用工緊張仍是印度紡織服裝業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許多印度農村家庭不愿讓家里未婚的女子到大城市工作,同時印度國內實行的農村工作計劃也減小他們的工作壓力。對于工人來說,在大型工廠所在的城市解決住宿問題是一筆難以負荷的開銷,許多外出務工人員幾乎將所有報酬用于生活開支。
作為印度歷史最悠久的紡織公司的繼承人,ArvindMills董事長兼總經理桑杰·拉爾巴依正考慮進行一場對印度服裝業具有革命性的實驗,通過學習中國行業發展的經驗,拉爾巴依希望通過修建帶附屬職工宿舍的大型服裝廠,來克服印度紡織業出現的長期勞動力短缺,進而提高產量。拉爾巴依確信,修建員工宿舍將成為確保印度服裝制造商擁有充足勞動力的唯一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西方零售商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全球的紡織服裝出口市場上,印度所占份額目前只有4.5%。印度每年約320億美元的海外銷售額遠遠落后于中國和歐盟。但積極的一面是,印度政府給予行業足夠的資助以增強出口潛力,而不是削減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并降低工人工資。
VF公司的亞洲區采購副總裁VeitGeise說,“印度擁有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所需要的產業容量、結構和潛在的引資能力。如果要談論哪個國家有可能最先與中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那么答案只有1個,就是印度。”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