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把脈產業園開出五良方
6月30日,由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主辦的馬鞍山智能紡織機械產業園規劃研討會在安徽馬鞍山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王樹田、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生產力促進中心系統分析研究所所長葉猛、馬鞍山市副市長季翔,以及相關單位的專家學者、國內重點紡機企業代表參加了研討會。 智能紡織機械產業園是馬鞍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的一個重點項目。智能紡機產業園規劃面積為4.5平方公里,分為研發技術服務、生產制造、總部經濟和技術服務、營銷展示五大區域。產業園初步規劃:到2015年,紡機工業總產值達到30億元,龍頭企業2~3家,中小企業30家;到2020年,紡機工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龍頭企業5~6家,力爭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智能紡織機械園區。目前,豐凱高端紡織機械成套裝備項目和日發智能紡織裝備項目已經入園建設。 去年9月,馬鞍山市政府與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簽訂了建設智能紡機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此后,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圍繞建設智能紡機產業園項目,配合馬鞍山示范園區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此次研討會目的旨在邀請業內專家針對智能紡機產業園的規劃和發展把脈會診,為下一步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 高勇在研討會上說,為了適應產業升級的需求,我國紡織企業目前大量采用自動化裝備,棉紡企業已從計劃經濟時期的萬錠用工320人,減少到30人?,F在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紗設備萬錠用工只有12人,而這些先進的裝備我國大多還要依靠進口。這說明國產紡機技術水平與處在轉型升級中的紡織工業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那么,在這種背景下,馬鞍山智能化紡機產業園的建設無疑將對我國紡機行業的調整升級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與會專家和企業家對于馬鞍山智能紡織機械產業園的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對于產業園的規劃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歸納起來涉及五個方面: 一要明確智能紡機產業園的產品定位,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紡機機械是個多品種的行業,不同種類的設備技術難度和制造工藝差異很大。因此,園區規劃應進一步細分和明確產品定位,要為進入智能紡機產業園的投資者設立門檻,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抱團的、有合力的產業園。 二要發揮馬鞍山的鋼鐵資源優勢,形成產業鏈配套發展新格局。紡織機械有許多共性的需求,比如板金、鑄件等,園區可考慮建立板金加工中心、鑄件加工中心。在園區內不僅形成紡機主機與配件產業鏈的配套,還要形成相關產業鏈的對接。 三要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滿足企業的共性需求。目前,紡機企業逐漸進入信息化時代,計算機設計、制圖已經廣泛應用,但是對于計算機的虛擬工程,包括智能創新的工作則大多依靠與大學的合作。產業園應整合技術資源,建立解決共性問題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使入園企業享受到多元化服務。 四要加強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壯大專業人才團隊。目前,我國技術工人匱乏是一個普遍問題。因此,做好技術工人的培訓工作需要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相關部門不僅要有計劃地培訓在校生,而且還要開展在職員工培訓,為入園企業提供高素質人才。 五要完善園區配套服務,為入園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除了公共設施基礎建設外,園區的物流、金融等服務都需要盡快跟進。同時,除了園區本身的配套服務外,還應該充分發揮和挖掘周邊環境的資源優勢,打通一條園區向周邊地區往來的暢通之路。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