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紡織品在廣東實現一次檢驗上市銷售
6月20日,林志祖先生做成了他的公司從外地遷來廣州后的第三單生意,而且是從進口檢驗到上柜銷售,僅用4天就全部搞掂。以往要走完這些程序,至少需要半個月。 “過去做進口服裝生意很麻煩,先要口岸通關報檢驗檢疫局,然后再做商場需要的國內檢驗,只有拿到兩份合格證書后,才能進入國內市場銷售。”林志祖坦言,“各部門的檢驗項目和要求差別并不多,但檢來檢去所支出的費用尤其是被耽誤的時間,就成了我們的‘最怕’。做服裝這行,搶的就是時間,早個三五日或遲到半個月,那就是冰火兩重天,過季就沒錢賺。現在好了,在廣州能一站搞掂。” 林志祖所說的是廣東進口紡織品檢驗的一個側面。2011年1月,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作出調整,將進口服裝納入了出入境法檢目錄。在354個新增《法檢目錄》的商品中,有305個是紡織品。按照規定,目錄內進口紡織品入境前須經檢驗檢疫部門檢測合格方能進口,但在進入國內市場銷售時,經營部門還需要客戶提供具有CAL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質量檢測合格報告,其檢測項目及要求與檢驗檢疫部門所檢的項目基本一致。而出口企業經檢驗合格的出口產品如果用于內銷,同樣要走這樣一套基本雷同的程序,造成了企業檢測費用和時間成本較高,企業紛紛呼吁盡快減負。 敢為人先的廣東檢驗檢疫人面對企業所需,提出了以籌建廣東省質量監督進出口紡織服裝產品檢驗站為切入點,實現一次檢驗同時滿足進出口環節和國內流通領域雙重要求的大膽構想。這一創舉,立即得到了廣東檢驗檢疫局黨組的肯定和支持。 這件事就像是一個“新螃蟹”,之前沒人去碰。檢驗檢疫系統的紡織品實驗室要想獲得CAL資質,必須先要申請設立省級授權質檢機構,但在國內質量監督系統,也從未批準過檢驗檢疫系統成立類似機構。雖說檢驗檢疫系統的實驗室熟悉國內外標準方法,但對國內行業的檢驗標準方法,特別是產品標準等,就了解熟悉程度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要改變這一現狀,既要申請設立省級授權質檢機構,還要在掌握國內標準和方法、添置相應設備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2011年7月,廣東檢驗檢疫局向廣東省質監局發出了《關于申請設立省級授權質檢機構并使用CAL標志的函》。隨即,兩局職能機構就此專題多次展開座談,就技術層面的各個環節反復溝通協調。廣東局局長李延輝等局領導與廣東省質監局主要領導多次協商,使得各個環節的疑難問題逐一化解。兩個月后,廣東省質監局復函同意籌建廣東省質量監督進出口紡織服裝產品檢驗站。得到這個消息,李延輝欣慰地在復函上批示“這是兩局合作、質監局對我局支持的結果”,并要求廣東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抓好落實。至此,建站工作全面鋪開。 技術建設首先啟動?;I建部門首先按廣東省質監局對省級授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的要求,邀請國內質監系統檢測專家對廣東局實驗室技術人員進行相關產品標準的培訓。隨即,全面梳理國內現行的認可方法標準、新購相關設備、引進多名技術人才、組織學習質監系統相關規定、派員參加各種渠道的紡織檢測培訓班學習……各項工作齊頭并進。短短半年時間,各項籌建工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011年11月,“廣東省質量監督進出口紡織服裝產品檢驗站”順利通過廣東省質監局組織的認可范圍考核小組評審,2011年12月,該站獲資質認定授權證書(CAL)、計量認證證書(CMA),共計產品標準53個,項目157項。 2012年3月,“廣東省質量監督進出口紡織服裝產品檢驗站”高分通過廣東省質監局組織,由該局黨組成員、總工林璨親自帶隊,廣州市纖維產品檢測院、廣東質檢院、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院、珠海市質計所、佛山市質計測試中心5位專家組成的審核小組驗收。一個月后,該站正式對外接受業務,開展公共技術服務。 截至目前,經廣東紡檢站實施檢測備案的進口服裝已達1000多批次,涉及歐美、東亞、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許多進口紡織品企業介紹,很多從事進口服裝的公司正是看到廣東局的這一創新做法,紛紛將公司業務轉向廣東,“進口服裝去廣東”正漸成時尚。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