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合作指南(商務部2012版)——德國
宏觀經濟 進入21世紀后,德國經濟在經歷了最初幾年徘徊后回復平穩增長態勢,從2004年到2008年經濟實現連續增長。2011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35800億美元,扣除價格因素后同比增長3.0%。與此同時,德國就業形勢好轉,就業人數首都突破4100萬大關,失業人數減少44.6萬至250萬。當年消費者價格指數上行2.3%,公共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下降至1%。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網站數據,2011年德國第一、二、三產業在GDP中的占比分別為0.9%、30%和69.1%。 2011年德國進口總額達19621億歐元,其中出口首次突破10000億歐元大關,達10601億歐元,同比增長11.4%,進口9020億歐元,增長13.2%,高于2008年的歷史紀錄。當年外貿順差為1581億歐元,比2010年增加32億歐元。主要貿易伙伴中,對歐盟出口、進口額分別為6273億歐元和5726億歐元,增長9.9%和13.8%;對歐元區出口、進口額為4209億歐元和4015億歐元,增長8.6%和12.9%;對歐盟外出口和進口額各為4328億歐元和3294億歐元,分別增長13.6%和12%。 引資優勢 從投資環境的吸引力角度來看,德國競爭優勢體現在以下十大方面:強大的經濟實力、較高的國際地位、高生產率、高素質勞動力、強大的創新能力、一流的基礎設施、極具吸引力的激勵機制、極具競爭力的稅收政策、安全穩定的投資框架及高品質的生活。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1~2012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德國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3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6位。 德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也是歐洲頭號經濟大國。德國輸出資本大大高于輸入資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之一。據德聯邦銀行數據顯示,2011年德國共吸收國外直接投資221.86億歐元,同比下降36.31%。2011年,中國企業在德國投資158個項目,中國成為該年在德國投資項目最多的國家。 2011年法國繼續保持了德國最大貿易伙伴的低位,德法雙邊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680億歐元,荷蘭以1515億歐元位居第二,中國排名第三,德中貿易總額為1440億歐元。同年,德國自中國和法國進口總額分別為792億歐元和665億歐元。 產業與需求 德國是世界汽車制造強國。2011年,德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在出口總額的比重達17.4%,繼續位居榜首。德國也是世界第二大機械設備制造國,僅次于美國。2011年其機械制造業銷售額為2788億美元。機械設備是2011年德國第二大出口商品(1608億歐元),增長15.9%,占全年出口總額的15.2%。全國有3500多家企業從事機械設備制造。 2011年,在德國外貿產品結構排名中,服裝出口排名第13位,出口金額達139.98億歐元,增幅9.7%;服裝進口排名第12位,進口額為271.32億歐元,增幅13.4%。其他紡織品出口排名第16位,出口金額達106.07億歐元,增幅12.8%;其他紡織品進口排名第17位,進口額為102.29億歐元,增幅15.9%。 生產及貿易 德國物價水平在歐洲發達國家中屬于中等。2011年德國消費價格指數平均上升2.3%,明顯高于往年(2010年和2009年分別上漲1.1%和0.4%)。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是物價走高的主要推手。 中國是德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德國是中國在全球的第六大和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統計,2011年中德兩國貿易總額1691.5億美元,同比增長18.78%,其中中國出口764.3億美元,同比增長12.3%;中國進口927.2億美元,同比增長24.9%。 據中國海關統計,近年來,中國對德出口商品主要類別包括:電機、針織或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非針織或非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家具寢具等。 近年來,德國水價已位居工業國家前列。據德國19個城市水價調查顯示,2010年德國居民最高水價為2.46歐元/立方米,最低為1.58歐元/立方米,平均水價超過1.91歐元/立方米。 德國各地電價水平不統一,電價包括月租費和電稅及單價等部分組成,2010年德國工業用電約為95歐分/度,居民用電價格約22歐分/度。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