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合作指南商務部2012版——尼日爾
宏觀經濟 尼日爾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09年尼日爾大旱,糧食嚴重欠收,全國780萬人遭遇糧食危機,占人口總數的58.2%。2010年3月,尼過渡政府成立后,立即呼吁國際社會提供緊急糧援,助尼渡過糧荒難關。同時,尼削減預算,壓縮公共開支,大力整頓經濟,加大征稅力度,追繳貪款,千方百計增加收入,以維持日常開支。2011年伊素福總統就職后,制訂了宏偉的發展規劃,提出了糧食自給自足的目標,國際援助也全面恢復,但由于又遇到大旱,糧食嚴重欠收,出現了新的糧荒。尼政府從2011年年底起,就呼吁國際社會提供緊急糧援,幫尼渡過難關。除了2009年尼日爾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出現-0.7%下滑外,2008、2010年的國內名義生產總值(GDP)分別增長了9.6%、8.2%。實際人均GDP也由2003年的157.6美元增長到了2006年的177.4美元。據統計,2007~2010年,尼日爾按購買力平均價格計算的GDP分別為93.4、103.7、102.8、110.5美元。 發展規劃 尼日爾沒有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只有一個“減貧發展戰略”,其主要內容是:到2015年,經濟增長率達4%、通貨膨脹率控制在3%,貧困人口由66%減少到50%,建立經濟社會的發展條件,保障群眾糧食安全,完善自然資源的管理。在農業方面,將農業的經濟增長率每年保持在5%,為農村生產者提供經濟發展機遇,創建經濟持續增長的環境。減少文盲,學生入學率由45%增加到84%。擴大衛生覆蓋面,提高疫苗覆蓋率,兒童營養不良有所下降,遏制艾滋病、性病蔓延。提倡修建廉價水利工程建設,便于維修保養,具體目標為到2015年沒有使用飲用水的貧困人口減少一半。建設實行多黨民主制、法制國家,鞏固和平與政治穩定、發展人權、司法的獨立,造就一支共和國部隊、預防沖突,確保內部資源與外部援助的正確合理使用,與發展合作伙伴建立信任制,地方分權繼續進行。 雙邊貿易 1996年中尼復交以來,雙邊貿易總體上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據中國海關統計,2011年中尼進出口總額為1.44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1.42億美元,中國進口0.02億美元。中方主要向尼出口紡織品、機電產品和茶葉等。由于尼出口商品結構單一,主要是鈾和農牧產品,因此中國從尼日爾進口較少。據中國海關統計,近年來,中國對尼日爾出口商品主要類別包括: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鋼鐵制品;家具;寢具等;中國從尼日爾進口商品主要類別包括陶瓷產品;傘、手杖;木漿等纖維狀纖維素漿。 生產與融資 尼日爾水費實行梯度計價,用水量小于10噸部分,127西非法郎/噸,10~20噸部分,279西非法郎/噸,20噸以上部分,448西非法郎/噸。電費為79.25西非法郎/度。尼日爾當地技術工人比較缺乏,勞工素質較低,失業率高。一般勞動力充足,工資水平低,社保費2010年由之前工資的17%增加到21.15%,其中雇主承擔的部分為15.9%沒有改變,個人承擔的部分由原來的1.60%增加到5.25%。尼日爾銀行融資能力有限,信用一般,對大型項目不可能提供融資。但西非發展銀行和非洲發展銀行可以提供融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