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三期到會采購商減少10%
根據廣交會官方公布的數據測算,第三期首日到會的采購商比去年同期的減少了10%,其中,歐洲客商進館數下滑超過11%,日本客商到會數下滑了10%,美國情況略好一些,到會客商數僅下滑了4%。 一年兩屆的廣交會被視作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其成交情況被認為反映了未來六個月的出口狀況。第三期展會以紡織服裝、鞋類、箱包等傳統大宗出口商品為主。 廣東省政府高層在廣交會調研時透露,調研發現當前的產能轉移分兩種,一類是投資的轉移,主要涉及紡織服裝、制鞋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第二類是訂單的轉移,企業仍留守廣東,但新增訂單就已經轉移到東南亞各國。從監測來看,廣東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工廠遷徙,但是訂單的轉移就非常普遍。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張新民11月1日在廣交會上表示,當前紡織服裝訂單轉移明顯,尤其是歐洲市場和日本市場訂單。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張夏令也說,紡織服裝的世界貿易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雖然中國世界服裝大國的有所鞏固,但孟加拉、越南的服裝產業已經崛起,取代韓國、中國臺灣成為重要的服裝供應方。 企業在手訂單不超三個月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1-9月,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額為1871億美元,增長了0.53%。 張新民說,今年以來,除了3月、5月和9月三個月外,其他月份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均呈現下降,有40%的省市紡織服裝出口下降,而傳統的出口重鎮東部沿海的廣東、浙江、山東、上海等地紡織服裝出口均出現下降,調研中有超過50%的企業反映出口額下滑。 張新民說,歐盟、美國、日本三大傳統市場占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比例超過40%,通過觀察褲子、毛衫、連衣裙、襯衫、T恤五類主要商品在三大傳統市場表現發現,歐洲五類商品的需求均出現下滑,下滑幅度在6.6%-21%之間,美國市場除了連衣裙以外,其他類別均出現需求下滑,下滑幅度在4.2%-8.1%,日本市場只有T恤需求下滑。 中國主要服裝出口商之一的上海飛馬集團董事長陸龍生告訴記者,當前公司在手訂單不超過3個月,而正常年景服裝企業在手訂單一般排到6個月。 陸龍生對明年的服裝出口前景并不看好,“不采取措施明年的出口就會下滑”。歐盟和日本是這家公司的前兩大市場,歐洲因為歐債危機的深度發酵以致其需求相當長時間內都難有實質好轉,而日本的經濟低迷加之中日釣魚島紛爭,當前日本市場訂單下滑幅度甚至超過了歐盟。 中國最大的服裝出口商之一的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凌方才說,形勢糟糕的時候,出口商的分化開始呈現。中小企業在行業洗牌中的陸續出局,訂單和資源開始集中到大型出口商手中。這家公司今年1-9的出口額增長就超過10%。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開工率的分化也印證了企業的分化,當前大型紡織服裝企業的開工率普遍在80%-90%,而中小企業開工率僅僅只有五到六成。 訂單轉移明顯 德國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在今年10月關閉其在中國的唯一直屬工廠,耐克等采購商在華的采購也在縮減。這些消息隨即引發了外資代工廠遷徙的廣泛討論。 “經濟低迷使得消費者對價格更為敏感,中低端的服裝更受歡迎,日本和歐盟有不少訂單轉向了勞動力更為便宜的孟加拉、越南和柬埔寨。”張新民說。 凌方才也表示,持續數年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漲后,幾乎所有的采購商都在要求生產進行轉移,該公司也建議與之合作的工廠赴孟加拉、柬埔寨開廠。“現在增量部分基本來自海外工廠的貢獻。” 當前,一個車縫工孟加拉的月薪為48美元,折合人民幣300元左右,而中國的這一工種月薪在2500-3000元。 三杉集團人士在廣交會期間也透露,在客戶催促下,2011年已經在柬埔寨投資設廠,今年年底新工廠就將投產。除了勞動力成本差異這一因素外,規避關稅也是產能轉移的原因之一,從中國出口的商品,在日本要征收9%的進口關稅,在美國要征收10%以上關稅,但是東南亞多國可實現近零關稅出口。“這10個點的關稅,就是我們產能轉移之后的利潤。” 業內人士說,對紡織服裝行業來說,產業轉移雖然是大勢所趨,但就目前來講,對各方仍然是心理影響大過于實際影響。孟加拉、越南等國由于人口有限,服裝產能亦有限,當前這兩國的年紡織服裝出口額都在100多億美金的水平,相對于中國每年2500億美金的紡織服裝出口盤子,轉移的訂單還著實有限。 他預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會略有提升,目前只能各國紡織服裝占美國市場約35%,在歐盟的市場占有率略有下降,但比重仍在35%左右。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