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服裝業綜合成本上升不利出口
鄰國用工成本低于國內歐美企業轉移陣地 歐美經濟復蘇緩慢,導致服裝外需持續疲軟,企業綜合成本居高不下,訂單轉移跡象日趨明顯。目前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家的用工成本只相當于中國的38%,原料成本相當于70%,紡織服裝出口報價比中國大陸低10%。 近年來,迫于綜合要素成本攀升,中國大陸紡織行業多年累積的加工優勢逐漸削弱,一些中國大陸國內生產企業開始將生產線外遷,體育用品巨頭耐克、阿迪達斯也相繼關閉在中國大陸的工廠,海外訂單開始轉移到上述生產成本較為低廉的國家。 國內棉價高于國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棉價差距致使企業用國內棉成本過高,造成中國棉紡產業鏈競爭力嚴重下降,成為困擾紡織企業的瓶頸。2011年9月以來,國際棉花價格震蕩下跌,與國內市場價差不斷拉大。國內新一輪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即將啟動,內外棉價差問題仍將存在。 庫存壓力不減 不斷增高的庫存也使企業生存壓力明顯上升。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紡織服裝業已公布的80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庫存合計高達671.66億元(人民幣,下同)。此外,2012年以來來自歐美的貿易摩擦也頻頻掣肘中國大陸服裝出口。 亟需政策引導 為應對外貿下滑風險,中國國務院于9月12日討論通過《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推出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以減輕企業負擔。山東省政府于日前也發布通知,推出十條措施以提高口岸通關效率,促進外經貿發展。 盡管有關政策比較及時“給力”,但要扭轉服裝出口下降局面關鍵還要靠企業自救。有關企業應當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在增強開拓市場能力的同時加大品牌建設的力度。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大成本費用控制,及時掌握國際貿易新規則,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