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債務危機的凜冽“寒風”吹冷了中國的外貿出口----上周五閉幕的第110屆廣交會成交數據顯示,歐美市場成交銳減。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目前對中國外貿有較大拉動作用的新興市場亦將經歷一個需求下降過程,屆時若重疊上未能完全恢復的歐美經濟,今冬明春中國出口將繼續“遇冷”。
歐美市場萎縮
作為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表”,歐美債務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已經開始在第110屆廣交會上顯現。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在第110屆廣交會閉幕式上表示,本屆廣交會歐美到會采購商有所增長,但觀望詢價較多,實際成交分別下降19%和24%;禮品、電子消費品、陶瓷等非必需品成交分別下降9%、11%和15%,反映國外消費信心不足;6個月以內的中、短訂單占比達到88%,這反映了國際市場預期謹慎,不敢下長單,國內企業擔心原材料價格、匯率波動,不敢接長單。
在本屆廣交會一共三期的展覽上采訪發現,歐美市場需求不振,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浮動、融資難等問題,無不構成外貿出口企業的巨大生存壓力。不只玩具、禮品、陶瓷、衣服、鞋子等對成本變化極為敏感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反映難保微薄利潤,就連機電企業也表示出口經營成本上升,利潤大幅“縮水”。
生產自行車鎖具的浙江中立集團營銷部經理鄭今明告訴記者,受歐債危機的影響,歐洲采購商的“錢袋子”變緊了,不敢大批進貨,公司今年的歐洲訂單減少了20%,而且鄭今明預計,歐洲市場萎縮的局面到明年下半年都難以扭轉過來。
寧波永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思煒對記者表示,公司涉足保險箱領域已有20年,主要銷售市場在歐洲。近年由于人民幣匯率的浮動,該公司每年被“吃掉”400萬~500萬元人民幣。
浙江五洲燈飾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業務主管陳瑜表示,對本來利潤空間只有3%~10%的禮品出口行業來講,既要面對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和工人工資的上漲,又要面對采購商的不斷壓價,要保住微薄的利潤實在不是一件易事。在采訪中,一位禮品出口公司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已經有企業因承受不了人民幣匯率波動和人工成本上升的壓力,放棄部分圣誕訂單或向其他行業轉型。
在鞋服出口行業,許多歐美采購商降低了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在尚有庫存的情況下紛紛壓縮采購量。江蘇舜天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曹小建對明年的經濟形勢和需求表示了謹慎和悲觀,認為在服裝行業訂單大幅減少的情況下,企業倒閉現象還會持續下去,“今年年內有至少五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服裝廠家不能再繼續干下去。”曹小建說。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肖鷂飛表示,歐債危機和美國失業率高企導致國內需求緊縮,對中國外貿的影響是肯定的并且已經顯現。一是反映在訂單的成交量下降上,二是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整個世界的經濟增長評價較預期下降了0.5個百分點,這將使全球貿易量下降3~4個百分點,因此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中國未來的出口形勢依然比較嚴峻,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一二季度的外貿出口將會繼續下行。
今年10月的中國進出口數據公布在即,作為第四季度的首月外貿數據,對今年進出口走向的反映至關重要,因此外界倍加重視。而其實日前在法國戛納陪同胡錦濤主席出席G20峰會的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已經隱約傳達了對未來出口的判斷:“今年1~10月,貿易增長24%以上,順差卻減少了15%,預計全年順差大幅下降。”
關于歐債危機對中國貿易的影響,陳德銘表示,目前歐債危機主要是政府的主權債務危機,對私營部門、個人消費影響比較小,迄今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有但并不大。但隨著歐債危機的發酵,未來對國際及中國貿易的影響會不斷加重。
新興市場亦有下行風險
在本屆廣交會上,與歐美市場的疲態形成對比的是,新興市場的表現相對活躍。日本震后需求釋放,到會采購商和成交分別增長29%和28%。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成交增長9%。非洲、亞洲、拉美等潛力市場成交增長39%。
但是,盡管如此,肖鷂飛認為新興市場也面臨著需求下滑的風險,現階段來說新興市場自身需求還是旺盛的,因為歐美債務危機的影響傳導至它們需要一定周期,不過屆時若影響蔓延至新興經濟體,加上美歐經濟尚未恢復過來,對中國外貿的沖擊將不可小覷。
肖鷂飛還表示,今年以來中國進出口呈現出的一個特點是外貿擴張主要靠價格在支撐,對外貿易量的增速卻是放緩的。若中國外貿走上量價齊跌的時期,整個出口額將會不可避免地下跌。
據海關統計,今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出口13922.7億美元,增長22.7%;貿易順差1071億美元,收窄10.6%。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