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小利薄棉價腰斬企業難提價 紡服出口待振興
作為第110屆廣交會第三期的參展主力,紡織服裝企業眼看著今年棉花價格從高位幾近腰斬,但仍樂不起來。“眾所周知,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整體成本仍在增加,但因為棉價下跌卻無法開口提價。”一位廣交會參展商大嘆,企業利潤同比因此下降3%-5%,今年秋交會上成交情況也不容樂觀。而此前高價時期的棉花庫存也讓部分出口企業陷入成本高、難提價的兩難困境。 而今年以來棉價的下跌也并未見利好。鄭棉由此前的近34000元/噸跌至目前20000元/噸左右,跌幅達40%。昨日鄭棉期貨主力1205合約收于20240元/噸。 “棉價下跌這個利好真是讓我們有苦難言。”一家浙江專做童裝出口生意的負責人林小姐對記者表示,棉價的下跌,與人民幣升值和勞工成本相比,全部抵消,"出口報價不僅降不了,我們還想要提價"。 廣交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本屆廣交會累計報到人數187477人,比上屆略有增長。然而,不少參展企業則表示,實客不多,尤其是歐美地區的客商,真正坐下來談的人很少,今年的訂單甚至比不上2008年的,單小利薄是本屆廣交會的“主旋律”。 江蘇布利杰針織有限公司外貿部部長毛君輝表示,歐美市場疲軟,許多采購商降低了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在尚有庫存的情況下紛紛壓縮采購量。“單小成本就相應提高,但為了維持客戶關系,也只能接受。” 海關數據已顯示,今年前8月,我國實際出口服裝件數為196.22億件,同比增長僅為1.8%。 同時,“2011中國·國際紡織服裝貿易發展論壇”11月1日在廣交會舉行,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于會上表示,盡管中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紡織服裝制造中心和出口大國,但當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正面臨創新設計能力不足、出口價格優勢逐步削弱、國際市場營銷渠道匱乏等三大挑戰。除此之外,歐美貿易壁壘日趨森嚴,也對該行業出口帶來沖擊。據悉,歐盟已出臺和更新十余項新規定,而美國則隨時改變紡織品原產地的判定標準。 日前歐盟頒布了新規,自今年10月24日起取消對我國輸歐所有紡織品原產地證明的審核。本是利好,但企業還是難展笑容,認為這是“換湯不換藥”。據了解,辦理該證的前提是要出具相關的產品商檢單,商檢的費用并不低。 實際上,歐盟紡織品原產地標識協議第二讀本今年已經在歐洲議會通過表決。這意味著,歐洲成員國正式簽署相關協議后,歐盟紡織品原產地標識將成為一項強制立法,對進口紡織品進行原產地“審判”。該法案還會導致部分重視產品原產地的消費者流失,一些注重產品“經濟國籍”的消費者,放棄消費他國產品,從而導致中國OEM訂單量下降。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