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微利生存 后危機時代遭遇“嚴冬”
廣東省東莞市一間內衣制衣廠,由于“用工荒”的影響,廠房里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工人在上班。 成本、政策壓力齊施企業“薄利潤”、“零利潤”存活 如果說金融危機對珠三角的外貿企業而言是難耐的“嚴冬”,那么現在對它們來說春天似乎仍然有些遙遠。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用工成本增加、匯率和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多重壓力的疊加,讓不少外貿企業措手不及。如何應對這種局面?內遷,轉型升級,還是轉內銷?每一條路似乎都不好走。 “現在大家都說經濟回暖,中國已經率先復蘇,其實我們很困惑。”嘉順針織廠副總經理林小寧一臉無奈地對記者說,“我們覺得2008、2009年的日子最好過的。當時買原材料很便宜,我們的訂單沒有受影響,工人也比較穩定,但是2010年情況比我們面對金融危機時更困難、更嚴重。” 真實的故事似乎有些不符合人們的想像。坐在寫字樓里,通過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似乎很容易得出判斷:伴隨著經濟回暖,外貿企業的形勢也會出現相應的好轉。但記者在珠三角一帶調研更直觀的感受是,大量閑置廠房仍在空置的狀態、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狀況還比較少見。 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用工成本增加、匯率和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多重壓力的疊加,讓不少外貿企業措手不及。“金融風暴時,我們采取一個應對措施——擴容。因為當時原材料的成本都在下降,我們采取擴容就可以把成本降下來,比較容易處理。而現在問題很多,就不知道怎么搞了。”林小寧說。 有訂單不敢接 “考慮到2010年的經濟形勢、勞動力成本漲得很厲害,還有外圍市場因素的波動,讓我們不敢無限制地去接單。”——嘉順針織廠營運總監陳銘 訂單,決定著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運營狀態。然而,不少外貿企業面臨的尷尬境遇是,面對眾多的不確定因素,企業往往有訂單也不敢接。保守接單,成了企業一致的舉動。 嘉順針織廠是一家產品100%出口歐美的企業,其中對歐洲出口占65%,對美國占25%,日本、澳大利亞等占10%。陳銘向記者介紹,目前訂單比去年同期大概增加了35%左右,但2010年他們都不爭取提前拿單。“同行也是這樣,有些單子接下來是要賠本的。” 出口企業從接到訂單開始直至最終交貨一般有幾個月不等的周期。在這幾個月內,成本波動就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拿嘉順針織廠來說,從打版開始到出口共有6、7個月的周期,這中間就會出現很多不確定因素。往往簽約時看似有利潤的訂單,到最終交貨時已經沒有了利潤空間。林小寧說,2010年開年時,企業本來很樂觀的,但突然發現招工很難,工資上漲地也很厲害。但很多訂單很早已經確定了,中間的損失就只能企業承擔。為了更全面的了解情況,記者在珠三角一帶按照機電、紡織、輕工工藝品等出口大類,分別選擇了一些典型的出口導向型企業調研。從調研結果來看,后危機時代卻有更強烈危機感的企業,不止一家。 原材料、人力成本雙升 作為針織廠負責人,林小寧對棉花價格變動十分敏感。去年以來,受棉花減產、出口大國暫停出口的影響,棉花價格一路上揚。2010年以來,棉花價格更是不斷刷新近十年來的歷史高價,數據顯示,年初時國內棉花現貨價格在14000元/噸左右,到7月份,已經攀升到了18000元/噸。 林小寧說,2010年原材料價格都在上漲,棉花漲價,又接連導致棉紗、棉布等服裝主要原料價格上漲。在企業收入來源沒有太大改變的時候,支出部分卻上升很多,企業利潤被擠壓得很厲害。 政策壓力疊加 由于其服裝主要出口歐美,陳銘說,嘉順針織廠是用美元和歐元定價的,因此匯率變化給企業的影響很大。另外,除了對人民幣升值影響利潤率的擔心外,實際操作中最難的是短期內如何對匯率變化進行準確預測。 企業微利生存
調查發現,很多外貿企業無論訂單是否穩定,其利潤率很難超過5%。特別是在成本上升壓力擠壓下,利潤率降到1%、2%,甚至有的是零利潤。陳銘介紹,以嘉順為代表的家紡服裝行業利潤率大概是5-6%。“由于2010年工資上漲了35%,毛利率就變得不到4%。如果再考慮到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利潤率就會降到不到2%。”陳銘說,“2009年,我們出口額大概5個億,和2010年預期的差不多,但銷售利潤率低了,這是2010年行業都普遍面臨的情況,所以行業情緒很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