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山東紡企成交金額沒多少 人人有訂單但都“短散小”
“人人有訂單,金額沒多少”,這是山東交易團對本屆廣交會交易情況的形象描述。據山東交易團統計,本屆廣交會山東省參展企業總成交26.7億美元,比去年春交會、秋交會分別增長51.5%、15.1%,但比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廣交會同期下降了16.3%。 備受關注的第107屆廣交會5日落下帷幕。種種跡象表明,本屆廣交會出口成交雖然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態勢,但卻難掩我國外貿面臨的諸多不利因素和尷尬,其中出口訂單的“散、短、小”特點尤其突出,表明外貿出口要達到危機前水平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人人有訂單,金額沒多少”,這是山東交易團對本屆廣交會交易情況的形象描述。據了解,出口訂單的分散化、短期化、小額化和試探性是本屆廣交會成交的顯著特點。與去年春交會相比,本屆廣交會客戶詢價次數增多,采購意愿明顯增強,特別是受庫存減持影響而紛紛開始補貨。不過,由于對世界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和人民幣升值的擔憂依然存在,采購商和參展企業對交易均持謹慎態度,紛紛采用簽短單的方式規避潛在風險,導致訂單以中短單為主。
調查顯示,山東交易團企業簽訂的3個月以內短單占52%,3-6個月的中單占43.4%,6個月以上長單僅占4.6%。魏橋、魯泰等大型企業表示,如果人民幣升值,一步到位比漸進式好,緩慢升值企業更難適應。但很多中小企業卻傾向于緩慢升值,因為如果人民幣一年內升值高于3%,多數中小企業將吃不消。
與此同時,本屆廣交會的成交價格雖然有所提升,但仍然難追成本漲幅。為緩解人民幣升值預期、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用工和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的不利影響,參展企業普遍提高了產品報價,平均上漲幅度在10%-15%。但由于價格上漲不足以彌補成本的上漲,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經營壓力增加。
以紡織服裝出口為例,目前,國際棉價上漲幅度超過35%,化纖企業也普遍反映原材料成本上漲了25%左右。有的外貿企業剛把訂單交給工廠,就發現棉紗價格已經超過報價的成本。很多企業在外需不穩、訂單恢復到金融危機以前水平時不敢輕易漲價。
不僅如此,采購商存在轉移訂單的可能性也讓國內企業頗為不安。國外采購商對上游傳導下來的價格壓力難以接受,一些客商雖然對企業反映的成本壓力表示理解,但并不急于下單,而是一直在觀望。企業擔心國外客商很有可能在觀望后把訂單轉移到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等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對紡織服裝企業的扶持力度較大,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與中國企業和產品相比具有較強競爭力。
據山東交易團統計,本屆廣交會山東省參展企業總成交26.7億美元,比去年春交會、秋交會分別增長51.5%、15.1%,但比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廣交會同期下降了16.3%。其中,對歐美等傳統市場成交下降了33.7%。在這種形勢下,絕大多數企業對外貿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給企業產品報價、訂單承接帶來很大不確定性,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大幅壓縮企業利潤,國際貿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表示擔憂。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