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前3季度我國棉花進口量價齊跌
據海關統計,2009年前3季度我國進口棉花107.8萬噸,價值14.2億美元,分別比2008年同期(下同)下降39.1%和51.9%,進口均價每噸1314美元,下降21%。 一、2009年前3季度我國棉花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9月棉花進口量持續回落,進口均價創年內新高。自2009年6月達16.8萬噸的年內月度峰值后,進入下半年我國棉花進口量呈現逐月回落走低態勢,其中9月進口量回落至10.2萬噸,同比下降20.8%,環比下降6.9%。與此同時棉花進口均價自5月跌至年內最低后,開始持續回升,9月進口均價每噸回升至1462美元,同比下跌14.6%,環比上漲1.4%,為2009年以來最高值(下圖)。 (二)加工貿易進口微幅增長,一般貿易進口大幅下降。2009年前3季度我國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棉花43.4萬噸,增長1.5%,占同期我國棉花進口總量的40.3%;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棉花28.7萬噸,下降53.2%,占26.6%。此外以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和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方式合計進口35.7萬噸,下降51%,占33.1%。 (三)國有企業為進口主力,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進口降幅明顯。2009年前3季度我國國有企業進口棉花34.2萬噸,下降29.7%,占同期我國棉花進口總量的31.7%;集體企業進口28.7萬噸,下降28.7%,占26.6%;私營企業進口24.3萬噸,下降54.8%,占22.5%;外商投資企業進口20.6萬噸,下降40%,占19.1%。 (四)美國為最大進口來源地,自印度進口降幅近8成。2009年前3季度我國自美國進口棉花54.5萬噸,下降27.3%,占同期我國棉花進口總量的50.6%;自印度進口13.2萬噸,下降76.8%,占12.2%;自烏茲別克斯坦進口12.9萬噸,下降21.9%,占12%。 二、近期我國棉花進口量持續回落主要原因 (一)進口配額的嚴格控制抑制進口規模增長。2008年以來為穩定國內棉價,保障棉農收益,國家嚴格棉花進口配額管理,2009年共發放進口配額129.4萬噸,比上年度減少220萬噸。在當前國內棉花供給緊平衡的狀態下,配額的收緊抑制進口規模擴張。 (二)儲備棉對進口的替代作用有所增強。近期國內紡織業觸底回暖,用棉需求略出現復蘇跡象,但是天氣因素導致新棉上市推遲,現棉資源緊俏,8月我國適時向市場投放增發的60萬噸的拋儲備棉,有效緩解國內市場短期供不應求的局面,9月國棉成交呈現量、價齊升的特點,用棉企業競拍激烈,連續多日全部成交,對進口棉形成了有力的替代。 (三)紡織業前景不明朗減弱進口動力。受美國輪胎特保案影響,美國紡織業和工人聯合會擬對我國輸美紡織品提起特保調查申請,歐盟產業界也在醞釀對我國戶外服裝產品展開調查。目前我國下游紡織企業多處于恢復初期,但是國外貿易保護措施頻出增加我國下游紡織品出口的不確定性,棉紡企業對棉花進口采取謹慎觀望態度,并采取保守采購方式,從而使進口步伐有所放緩。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 目前新棉已經陸續上市,加上國家儲備棉庫存相對充裕,預計階段性供應緊張的局面將有所緩解,但棉花市場仍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國內供需缺口持續擴大,對進口棉的需求或將增加。8月下旬至9月上旬黃河及長江流域連續出現災害性天氣,棉花產量和質量受到不利影響,國內棉花減產已經成定局。據美國農業部(USDA)10月報告預測,中國2009/10年度棉花產量下滑至3250萬包(708萬噸),較9月預估值下調100萬包,較上年度減產11%,2009年10月中國棉花供需缺口達54.4萬噸,1-10月累積缺口擴大至近200萬噸。目前市場上的新棉水分高、等級低,且現有資源偏緊,而外棉具有明顯的價格和品質優勢,棉紡企業對外棉的進口需求或將進一步增強。 (二)國內棉價持續走高將影響下游紡織業。在棉花減產、棉農惜售、棉紡企業積極搶購和美元貶值、通脹預期等多重因素刺激下,國內棉價持續上揚。截至10月12日328級國棉競拍價格穩步走強至13718元/噸,較11日上漲184元/噸,同時隨著新棉的集中上市以及棉紡企業用棉高峰期的到來,后市棉價將繼續走強,棉企對新棉資源爭奪激烈,國慶后主要棉區標準級籽棉收購價上漲至6.2-6.4元/公斤,普遍超出農行公布的5.2-6元/公斤的放貸風險警戒線,328級棉花采購成本逼近14000元/噸,已經高出下游企業能夠承受的13200-13500元/噸區間。 (三)棉農惜售現象嚴重。由于2009年植棉成本偏高,預計近期棉價仍然有一定上行空間,棉農看漲預期強烈,持棉待漲情緒明顯,影響到市場新棉的流通進度,進而支撐棉價進一步上揚。 建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