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給“無配額”中國紡織品全球自由貿易增添不確定性
隨著中美、中歐紡織品備忘錄在2008年12月31日到期,中國商務部自2009年1月1日起將不再實行輸美21個類別紡織品出口配額管理和輸歐雙邊監控8個類別紡織品出口許可證管理,這意味著中國紡織品將從此進入“無配額”時代,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自由貿易。 然而種種跡象顯示,在金融危機已經導致外部需求疲軟情況下,姍姍來遲的“無配額”將很難緩解中國紡織企業遭遇的外部沖擊,隨著金融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影響進一步釋放,貿易保護主義很可能為中國紡織品在全球實現自由貿易設置新障礙。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全球紡織品需求目前正處在一個比較蕭條且急劇下降的狀態,即使美國取消配額,中國紡織品出口也不會出現類似2005年的井噴式增長,擔心配額取消后來自中國紡織品和成衣進口激增并對美國市場產生破壞性影響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 他說,由于需求不足,2008年中國輸美紡織品配額使用率一直不高。 上海麥斯可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麥恩配額行工作人員劉敏透露,配額市場在2008年初就已經完全進入買方時代,一些產品輸美配額交易價格已經從高峰時期的近20美元下跌到不足2美元。 佛山市樵利紡織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樹彬坦言公司2008年出口比2007年同期下降2/3。他說,由于歐美市場萎縮,大部分企業出口額度降到近年來歷史最低水平,一些企業甚至2008年3季度前申請的配額都沒有用完。 在采訪時了解到,由于2008年4季度紡織企業普遍沒有接到足夠訂單,加之歐美經濟在短期復蘇前景暗淡,很多業內人士預計2009年對紡織企業來說將會是“緊巴巴的一年”,鞏固海外市場份額與挖掘內需將是最大的挑戰。 悲觀人士認為,2009年1季度紡織品出口有可能繼續保持下降趨勢,至少上半年紡織品出口不會因為配額取消而有大規模復蘇。如果市場需求進一步惡化,中小型進出口企業甚至可能會因此出現一波倒閉風潮。 孫淮濱指出,雖然金融危機令配額取消對中國紡織業刺激效應大打折扣,但是紡織企業不應該失去信心。他說,畢竟所有紡織品出口國都面臨同樣的外部環境,應該看到中國紡織品在重要消費國家的競爭力水平并沒有下降,靠品質、價格、服務仍然能夠在國際上創造市場份額。 海關數據顯示,2008年11月中國紡織品出口49.96億美元,同比下降3.8%,服裝出口104.34億美元,同比增長6.1%。2008年前11個月紡織品出口同比增長18.1%至604.09億美元,服裝出口增長3.1%至1086.99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繼2008年8月和11月2次上調部分紡織品服裝產品出口退稅率至14%以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2008年12月29日公布的最新一輪出口退稅率調整并沒有涉及前期呼聲較高的紡織服裝產品出口。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認為,這表明國家希望紡織企業在應對這場危機中繼續堅持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主要依靠市場競爭和企業的靈活機制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她說,應該看到,最近2次出口退稅率上調是在紡織企業承擔配額成本與經濟結構調整雙重壓力后給予的政府讓利。最近2年環保要求提高、勞動法實施、人民幣升值、土地和用電成本增加一直在壓縮紡織企業盈利空間,中央政府最近推出的一系列“保增長”措施并沒有特別針對紡織企業。 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注意到,美國國內紡織業組織對取消中國紡織品出口配額耿耿于懷。美國全國紡織業組織理事會最近就頻繁活動,敦促即將就職的奧巴馬政府采取措施,一旦中國對美國紡織品出口激增,就要迅速作出反應,拯救美國的工作機會。 在此背景下,很多國內紡織企業都感覺2009年形勢“無法預料”,表示還需要等待更長時間觀察形勢。 孫淮濱認為,美國新總統上臺后有可能從維護中美關系的大局著眼,以恢復經濟增長為目的,避免在經貿關系上出現大矛盾,不采取限制性做法,也有可能在經濟持續低迷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下,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重新采取限制性措施,或者效仿歐盟同中國實施雙邊進出口許可,不對數量進行限制,但是進行雙邊預警。 趙玉敏指出,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紡織品貿易一直備受矚目。2005年全球紡織品貿易實現一體化后,由于當年中國紡織品對歐美出口激增,中國與歐盟和美國分別達成協議,對部分紡織品種繼續實施配額限制,這使中國紡織企業在過去3年的國際競爭中背負額外的配額成本。 她說,在經濟出現全球性衰退的情況下,更要防范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的加劇。由于中美貿易高度互補,如果美國政府對已經基本實現海外轉移的紡織產業進行保護,那么受到損害的不僅是中國,還有美國自己的消費者。 “但是有一種可能,就是美國要運用它作為全球最大紡織品進口國的地位來達到一些政治目的,就是不能允許中國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希望通過進口多元化來帶動其他一些國家經濟的發展。”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