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制造”,抄外資的底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是一個“加工中心”,由于不掌握品牌和核心技術,長期處于產業鏈條最低端。不過在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中,一些外貿企業找到拓展市場的新渠道,新華錦集團將目光瞄準一些好的國外品牌,目前正在積極收購美國一家發制品零售商;綺麗集團已經在青島連續收購2家外資企業。 1個普通箱包,中國大陸廠家生產成本是9美元,以10美元價格賣給東南亞中間商,再轉手以20美元價格賣給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然后標價40美元在美國市場出售。“MADE IN CHINA”由此走進美國千家萬戶,但是中國品牌卻少之又少。在這個產業鏈條上,沃爾瑪憑借自己的品牌優勢賺20美元,東南亞中間商賺10美元,中國大陸廠家賺取的只是1美元加工費。“中國制造”處于產業鏈條最低端。 “實際上中國大陸是過路財神,不要只看到外貿總額,更要看到背后財富和利潤的分配。”2006年1月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談到2005年中國外貿盈余、外匯儲備大幅增加時說。中國在亞洲的角色是一個“加工中心”。日本、韓國、臺灣、東南亞大量元器件運送到中國來加工,在中國組裝后向歐美出口。因此中國對日本、韓國、臺灣、東南亞都是逆差,對歐美都是很大的順差。 青島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加工廠”特征尤為突出,所以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浪潮中受沖擊尤為明顯。近日從第11屆青島市優秀企業家表彰大會上獲悉,2008年年初青島有進出口業務的達7533家,目前已經有1200家難以為繼。不過在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中,一些外貿企業找到拓展市場的新渠道,新華錦集團將目光瞄準一些好的國外品牌,目前正在積極收購美國一家發制品零售商;綺麗集團已經在青島連續收購2家外資企業…… ■一聲嘆息 1件衣服的“身價暴漲圖” “我從美國買了1件ESPRIT外套,只花了200元。”島城1家5星級酒店管理人員、28歲的鄭小姐興奮地說:“我在美國呆了1個星期,最難忘的是名牌衣服超級便宜,我一口氣選了好幾件。” 據鄭小姐介紹,她非常喜歡穿ESPRIT的衣服,出國前都在佳世客ESPRIT專賣店購買,一般都在600-900元。“一樣的衣服國內價格比國外貴2、3倍,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啊。” 更讓鄭小姐這樣的消費者感覺尷尬的是,回來翻開衣服一看,在美國買的衣服都有“MADE IN CHINA”標簽。 中國工廠生產的衣服為什么在原產地反而貴呢?業內人士指出,根源在于“牌子”,牌子是美國的,在中國僅僅是生產“毛坯”,到國外“鍍上金”,就身價百倍。 在青島為ESPRIT加工服裝的時裝公司采訪到趙先生,他們一般先跟客戶簽訂協議,用他們的設計和牌子,高檔面料需要自己去進口。 雖然他們制造出高附加值的“承載品”,但是這些企業卻在靠微薄的利潤勉強生存。 據介紹,做像鄭小姐買的那種外套需要約100元成本費,貼牌以后我們得到25%利潤,經過ESPRIT公司運作以后在國外價格就開始大漲賣到200元,再次到達國內價格就翻了好幾番。 “2008年隨著匯率變化、原材料價格增長、員工工資上升,我們貼牌得到25%利潤很容易就被吞沒,我們現在經營狀況可以用‘茍延殘喘’來形容。”趙先生介紹。 ■靈光一閃 直接購買外國的牌子 據青島市經貿委行業管理處張處長介紹,青島紡織企業95%屬于來料加工和貼牌,即發這樣的領頭羊也主要是來料加工和貼牌,受經濟形勢影響,至少影響即發3.5億元出口額。 據青島市企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青島品牌出現斷層,雖然海爾、海信、青啤等大企業有自己的品牌,但是青島品牌中間力量不足。“青島紡織企業813家,大部分屬于中小企業,僅2007年就有134家虧損。”張處長說,這些企業只獲得10%左右加工費,并長期處于國際產業鏈最低端,“沒有技術和品牌是最主要原因”。據了解,青島中小企業現在有近10萬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9%以上。多數企業因受人才和資金等制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不足1%。據青島市經貿委創業服務處胡處長介紹,國際上普遍認為,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1%的企業難以生存、2%的簡單維持、5%以上的才有競爭力。 怎樣才能解決創牌子的難題呢?青島市中小企業局王局長表示,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