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大幅放緩 紡織企業轉型成必然出路
bsp; 另一方面,從長期來看為兼顧紡織業和棉農的利益,馬占平認為,應該加大對棉農的財政支持補貼力度,建立“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制度”,不能靠提高棉價來單方面保護棉農利益,目前的市場形勢,紡織業難以消化高棉價。 同時為緩解國內紡織業生產成本上升壓力,還將適時調整棉花滑準稅政策。此前財政部經過調研并報國務院批準,從2008年6月5日-10月5日對配額外進口的一定數量棉花實施臨時滑準稅政策,將進口價格較高的高品質棉花適時從量稅從570元降至357元。 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無法回避 “外部形勢差對紡織業是好事。”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一位人士提出,外部壓力才能促使中國紡織業進行產業轉移、升級,以實現結構調整的結果。 杜鈺洲也說,市場機制是最好的出路,“企業升級轉型不是號召出來的,是在競爭激烈環境下、在經濟周期調整壓力下,使得企業必須要走升級轉型道路。” 如果外需一直旺盛下去,企業都愿意重復簡單加工工作而不愿意花大力氣進行技術改造、產業升級,自發改革很難實現。山東省某大型紡織流通企業負責人說,2008年以前由于出口形勢好,資金環境寬松,山東省很多企業都在擴張規模,“現在情況是差不多1/3都停產。” 2007年9月-2008年8月山東省紡織、棉紡、紡織服裝制造3項投資均為負增長,其中棉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0%以上。 出口環境惡化、成本增長、資金緊張、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是目前紡織業困難所在。盡管前述調控政策確有緩解成本和資金問題的意向,但是出口環境惡化和紡織企業內部結構問題,明確表明:紡織企業面臨的問題不是靠政策可以解決的。 大多數企業均表達政策扶持對于緩解整個行業困境的“杯水車薪”的作用。 “不單是我們棉紡織業,這次經濟周期幾乎所有行業都在調整,由于需求萎縮,‘救市’政策也起不到什么幫助。”上述企業負責人舉例說,銀行都看淡整個紡織業,惜貸現象明顯。 杜鈺洲表示,紡織業內需目前是穩定因素,宏觀政策上應該進行稅制改革,以利于行業跨地區配置資源,“現在稅負增幅高于銷售額增幅,改革空間很大。” 資料顯示,2008年1-8月紡織業內銷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貢獻率與前兩年度相比繼續擴大達到78.26%,同比增加2.33個百分點。 正如中國棉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朱蘭芬說的那樣,善于在“危”中抓“機”,才能平穩“過冬”。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