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浙江不少大企業“批量死亡”,類似蕭山區這樣的紡織民企重鎮淪為“信貸危險區”。記者調查發現,蕭山區一些企業出現金融困局的原因與企業互保有關。有知情人士分析,一些參與互保的紡織企業出了問題,銀行一看“苗頭不對”就立刻收貸,結果加速其死亡。實際上這些紡企就自身經營而言命不致死,反倒是聞風而動的銀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杭州市蕭山區一些紡企的經濟基本面是好的,只是個別企業出了問題,有風險。”杭州市蕭山區防范和化解企業資金鏈風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蕭山區化解辦”)主任李如江表示,通過各項措施,現在蕭山民企互保鏈、資金鏈已基本穩定,但是風險依然存在,需要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共同努力方可化解。
相關企業陷入互保困局
自2012年以來,杭州蕭山區陸續傳出紡織民企倒閉的消息,在互保傳染、銀行收貸下,一些骨干民企資金鏈明顯趨緊,面臨巨大的生死考驗。
“風險企業主要集中在紡織化纖和鋼結構兩大行業。”李如江說,個別羽絨企業也有風險,化工等其他行業還較穩定。
作為杭州制造業的主要“后花園”,當前蕭山已形成紡織化纖、機械汽配、羽絨服裝、鋼構網架、精細化工和高新技術等六大產業基地,囊括萬象、亞太機電等浙江省重量級制造企業。
紡織化纖是蕭山第一大產業。兩年前,一家蕭山化纖企業倒閉,影響到互保企業建杰化纖,進而涉及到5家互保企業,第一圈6家互保企業涉及銀行貸款30多億元。
“(建杰化纖)破產清算后,互保企業要背債,背還是背得起來的,目前生存也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個關鍵前提是,銀行不要收它們的貸款。”李如江說,“據我們分析,目前可能有兩家企業存在危險,3家企業應該是沒問題的。”
李如江說,在蕭山第一圈互保企業中,除建杰化纖、中信鋼構兩家企業外,受牽連的百強企業有7家,其中5家存在資金壓力;在第二圈互保企業中,牽連的有十二三家百強企業。
上述知情人士亦稱,在互保鏈的影響下,制造企業的風險會向農業、服務業蔓延。從整個面上看,已變成蕭山的區域性經濟風險,不單單是工業企業的問題。
盡管不少企業因為涉及互保遭遇金融困境,李如江仍表示,個別企業確實存在風險,但蕭山“百強企業批量死亡”是“言過其實”了。
企業在銀行助推下的擴張
杭州蕭山區某紡織集團董事長說,目前蕭山資金密集型企業比較多,互保企業比較多,對銀行的貸款需求量比較大。一旦出現資金鏈風險,互保企業就會相互影響,容易產生地區性經濟問題。
究其原因,某紡織集團董事長說:“現在個別企業出險,是由企業過度擴張、全球市場逆轉、銀行收貸抽貸等多種因素夾擊造成的。”
杭州蕭山區民營經濟發達,去年工業銷售額高達5500億元,入圍的百強企業最小銷售額也在5億元以上。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蕭山鼓勵企業多元化發展,旨在培育大企業。然而,在前期刺激政策下,一些蕭山企業產能擴張過快。
“至少1/3的企業都有投資行為。有些企業主業不管,去搞副業。”李如江說,許多老板利用企業作為融資平臺,加大產能擴張,投資房地產等其他行業;另一方面,在缺乏多元化投融資渠道下,資金來源更多依賴銀行貸款,負債率攀高,“拉郎配”式的互保鏈急劇膨脹,使得企業資產質量下降,生命周期縮短。
比如蕭山有一家化纖企業,2010年前到安徽買了400多畝地,投資了五六億元,加大化纖產品的產能擴張。“當時化纖行業行情較好。但前年、去年化纖產能過剩,直接影響了該企業的銷售。加之該企業有16家互保企業,幾家互保企業出問題倒下后,銀行對該企業抽貸了2.8億元。”
“前幾年,銀行信貸政策很寬松,那時候銀行為企業貸款,還需要地方政府的負責人去做思想工作,因為銀行有放貸考核指標。”據了解蕭山金融情況的人士稱。
如今,蕭山的一些企業最擔心銀行收貸抽貸。“銀行都在看誰先收,后收者就沒有了,也在恐慌。”上述人士稱。
中企實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以前不理性投資造成的后果,必須要有人來承擔。工業本來利潤就不高,很多企業投資了房地產,原本想三五年就能夠收回錢的,沒想到那么快就遇上了調控。
該倒的倒該救的救
今年春節過后,蕭山成立了蕭山區化解辦,抽調20余個區級相關部門人員集中辦公,代表區委、區政府全權處置風險企業資金鏈問題。
2月14日,蕭山區委辦、區政府辦印發《關于化解風險企業資金鏈問題的若干意見(試行)》的通知,首個基本原則就是堅持“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堅持優勝劣汰,分類指導,分塊處置,對經營良好的企業要鼓勵發展,對暫時出現困難的企業要積極扶持,對產能嚴重過剩、無法救助的企業要積極破產清算”。
李如江說,對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產能落后和污染嚴重的企業,蕭山明確提出“要借機予以淘汰”。
為此,蕭山在上述通知基礎上,還出臺4個配套文件,包括出臺工業用地指導價,并附有工業用地抵押指導價。“工業用地指導價,有利于增加抵押物價值。這樣一來,可以讓企業擔保貸款少一點,抵押貸款多一點。這是蕭山斬斷擔保鏈最關鍵的辦法。”李如江說。
與此同時,銀行是否積極配合,成為企業解開資金鏈的關鍵。
“政府層面采取一些辦法來對銀行的抽貸行為進行調控。”一位蕭山區化解辦的主要領導說,當下,我們采取一些辦法來對銀行的抽貸行為進行調控。據了解,杭州的一些銀行對政府的“強硬做法”頗有怨言。
對于當前浙江面臨的企業危機,長三角區域研究專家、浙江大學教授陳建軍認為,之前地方加大對出險傳統企業的扶持力度,以及前期經濟刺激政策,無非是把危機往后順延,但是產業結構調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靠政策刺激,已經難以為繼。”浙江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經濟學院教授王維安對記者說。浙江省溫州市市場起步早,類似問題也出現得早,如今傳統企業互保風險已從溫州擴散到浙江全省,這種情況還會向中西部蔓延,只不過他們的情況不像東部地區那么嚴重。出險企業該倒的倒,該救的救,政府不能一味的都去救,“誤傷的高新企業必須要救。”陳建軍認為,在最大限度減少社會陣痛、區域經濟震蕩下,政府應該真正面對現實,加速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大規模培訓產業工人,發展新興產業。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