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收儲掃尾,支撐減弱。據中儲棉公司收儲進度數據:至2月末的半個年度時間,新棉收儲數量為269萬噸。3月份進入收儲尾聲,到3月末累計收儲了新棉313萬噸,3月份當月掃尾工作收儲量為44萬噸。據消息稱,國家也同時收儲了進口棉100萬噸,400余萬噸棉花已經將國儲庫塞滿。隨著收儲收尾的臨近,棉花市場行情又出現下滑勢頭。
3月末,撮合市場近月合同成交價格跌破2萬元/噸,統計圖表顯示,撮合行情又跌至上年末以來的底部。川、渝地區一直堅挺的新疆棉現貨價格也已支撐乏力,3級棉價格跌至2.06萬元/噸,較年初跌400元左右。顯然,隨著收儲收尾,收儲價格的支撐作用正在減弱。
在外需萎縮,內需不足,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的形勢下,國內外棉花的大幅差價對國內企業形成巨大壓力。月內,部分進口印度棉通過經銷商進入川、渝市場,價格為1.96萬元/噸,每噸價格較國內棉花便宜千元以上。據相關紡企使用反映,印度棉結雜較高,異纖較多,處理較麻煩。但是從質、價比上來看,為降低成本,也較劃算,只能和國內棉花搭配使用。部分企業自行前往沿海保稅區采購,運回廠的成本價最低僅1.91萬元/噸。
從棉市整體來看,國家收儲政策仍起較重要的穩定作用。近期棉市行情下滑程度并不太大,主要原因一是國家收儲大量好花,目前棉市上高等級棉相對較少,市場貨源主要是低等級棉和小包棉,價格相對較低,進口棉也有較多的質量問題,因此整體價格走低。二是紗、布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紡企紗、布產品檔次走低,紗、布銷勢遲緩,棉花也就壓在棉商、棉企庫中,銀行催還貸款,形成棉價下調的壓力。
二、滌短行情一路下跌,和棉花相比較,滌短的日子也不好過。據統計,2月末,川、渝市場滌短價格為1.22萬元/噸,中化纖滌短價格為1.08萬元/噸。3月份中,滌短銷勢越來越難,價格一路下滑。3月上旬,滌短價格為1.20萬元/噸,中化纖滌短價格為1.03萬元/噸,中旬滌短價格跌至1.17-1.18萬元/噸,中化纖滌短價格跌至1.02萬元/噸,到3月末,滌短價格跌至1.16萬元/噸,較上月末跌600元,跌幅達4.92%;中化纖滌短跌至0.97萬元/噸,跌幅達10.20%。到此才基本進入平穩狀態,但卻難見反彈跡象。
三、紗、布內外交困,競爭加劇。月內,重慶織廠片區大面積關停情況仍在繼續,總體開工率不足50%,5萬余臺無梭織機基本停產。川內各小織布廠關停情況也很嚴重,對川、渝地區各單紡廠的產、銷影響很大,紗線銷售非常困難。據相關紡企反映,40支純棉紗實際銷售僅在2.8萬元/噸左右,32支純棉紗銷價僅為2.6-2.7萬元/噸,T65/C3545支滌棉紗售價2.2萬元/噸,銷勢平緩,多數紡企叫虧,少數紡企基本保本。困境之下競爭加劇,一是山東、河南等產棉區大紡企不定時的低價傾銷,川、渝紡企原料、市場兩頭在外,成本高于中、東部企業,常常受到強勁的沖擊。二是由于國內外棉價巨大的差異,致使印度、巴基斯坦的棉紗進入中國市場競爭,不僅進入浙江紹興等市場,也進入川渝織造企業,擠占川渝紡企的份額。據統計,11/12棉花年度,國內又進口棉紗59萬噸,我國已經從棉紗出口國轉變成進口國。
相關紡企建議,希望盡快發放棉花進口配額,進口配額主要針對出口企業,可以提高出口紗、布價格競爭力,對國內市場也可減輕壓力,進口棉紗無須配額,沒有限制,對國內紡企的影響面很大,價格的沖擊力也較強,希望相關部門予以重視。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