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業將由快速成長期步入成熟期
9月2日,為期兩天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在江蘇吳江落下帷幕。來自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德國、英國、瑞士、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印度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化纖業代表600余人齊聚一堂,在“轉型升級、綠色低碳、創新驅動、和諧發展”的主題下,共謀世界化纖產業發展大計。與會人士達成共識:“十二五”期間,中國化纖產業將由快速成長期逐漸步入成熟期,而綠色低碳、產業用紡織品、生物質纖維材料等成為世界各國化纖業的共同發展方向。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王偉、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吳江市委書記徐明、吳江市市長溫祥華,以及歐盟、日本、韓國、印度、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化纖協會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還邀請了針織、產業用、家紡等相關行業協會負責人出席。 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中國化纖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吳江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的本屆大會,恰逢“十二五”開局之年,內外部形勢仍在發生深刻變化。許坤元認為,“十二五”行業既面臨著由經濟全球化發展繼續深入和多層次、多領域、多元化的內需市場潛力加快釋放所帶來的重要機遇,也面臨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國家競爭日益激烈等一系列嚴峻挑戰。從總體上看,“十二五”仍然是紡織化纖工業優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行業將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繼續保持紡織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產業的重要地位。 “十二五”時期,經歷了十多年高速增長的中國化纖工業將放慢腳步,將年均增速調至6%左右,加快促進行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到2015年,規劃實現化纖差別化率由目前的46%提高至60%,高檔面料及制品原料自給率由70%提高到85%,高性能纖維產能由5.5萬噸增加到16萬噸,同時在研發投入比例、勞動生產率、新產品產值比重等衡量技術進步的重要指標方面繼續提升。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鄭植藝多次指出,中國化纖工業未來發展要向“四化”方向轉變——差異化、規?;?、新興材料化、生物質化。 在本屆大會上,端小平對“四化”模式作了進一步闡述。他認為,差異化有兩層涵義,一是常規產品優質化,向差別化、功能化方向轉變;二是企業發展差異化,不追求大規模生產,走差異化、高附加值產品路線。規?;膊皇侵缚偭恳幠@^續擴大,更重要的是強調單線產能擴大、單個企業規模提升,如開發百萬噸及以上新型PTA技術與裝備、日產200噸以上錦綸聚合技術與裝備、年產6萬噸及以上粘膠短纖成套技術與裝備等;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超過100億元、超過500億元的企業數量繼續增長。 產品開發與推廣應用被端小平認為是未來化纖工業發展的抓手。當前,國內新產品開發尤其是市場推廣應用,與傳統化纖強國和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未來10年,全球化纖生產將進一步向中國轉移,世界化纖工業格局將繼續發生變化,而中國經濟成長步入轉型期,個性化、差異化產品的內需空間越來越大,市場競爭將轉向差異化和高附加值。同時,國內紡織和化纖制造業自身裝備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客觀上為化纖企業新產品的研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端小平提醒與會人士,在重視產品開發的同時,更要重視市場推廣,學習借鑒“萊卡”、“安睡寶”、“莫代爾”等品牌的成功經驗。 本屆大會第一天為發展論壇,著重探討世界各國和地區化纖行業發展等議題,第二天則圍繞5個分論壇進行專題論述,包括市場展望與發展、高仿真纖維及織物、高科技纖維與先進復合材料、工業絲與產業用紡織品、再生纖維與循環經濟論壇。 會上,中國化纖循環經濟聯盟成立并宣讀了綠色宣言,昭示了行業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的巨大決心。會議還舉辦了以“回顧‘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創新與升級”為主題的行業科技成果展示活動,共有62家企業參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