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跌宕起伏 市場兩極分化
“5月份到現在,我們才上了一個星期的班,這幾天還是下早班,到下午兩三點就沒事了。”佛山市張槎一家小型針織廠的工人小紅說,從4月份開始就開工不足了,這跟往年此時夜夜加班的日子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據悉,往年2~5月是佛山紡織行業最繁忙的季節,但今年,眾多張槎針織城的企業卻開工不到一半,去年下半年以來高漲的棉價,從今年春節后開始回落,截至目前,3個月內下跌超過三成,這讓佛山許多中小型紡織企業陷入“開工不足”的困境。 1現狀:中小企業:訂單銳減遇“百年寒冬” 看著棉價大起大落,佛山市三水佳利達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穎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開會時,幾個老前輩說起,今年夏天真遇上了紡織業百年一遇的"寒冬"了。” 上一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出口旺季,每年的3月到8月,也是內銷趕單的高峰期,去年的現在,紡織廠的機器不停地運轉,工人一輪又一輪地加班,訂單接個不停……今年此情景卻不復存在。姚穎慨嘆,今年5月的訂單,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40%~50%。為了削減開支,姚穎叫停了廠里30%的機器,廠里的工人也開始了等待開工的假期,“希望能減少人工成本上的開支。” 大型企業:下季度訂單增加20% 記者了解到,作為佛山針織服裝業龍頭企業,佛山市光大服裝有限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20%。“今年的訂單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董事長譚明礦介紹,工廠如今運轉正常,用工方面還出現缺口。譚明礦說,去年遭遇棉價瘋漲,有些小企業害怕接訂單,光大接了不少沒利潤的訂單,反而贏得了市場和客戶,現在提高報價客戶也能接受。 大型紡織企業高明溢達的訂單一季度也保持穩定增長。而佛山安東尼針織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許海珍則表示,近期他們企業棉花等原材料庫存充足、生產正常,與去年相比,下季度的訂單增加了20%。 2 探因:客戶持觀望態度 “今年這個紡織業的寒冬,從去年9月就已經初現端倪,當時棉花價格不斷走高,"嚇怕"了許多美國入口商,他們紛紛從有稅收優惠的越南、印度拿貨。棉花高價時趕走了部分客戶,現在低價想要找回來不容易,佛山紡企在出口遭到了其他國家"搶客"。”同時,在內銷上又遇上市場的滯后反應。“現在市面上看見的服裝價格居高不下,其實是去年棉花成本價上漲的結果。市民嫌貴,減少了購買欲,消費者不出手,服裝商也減少拿貨。” 本來棉花價格走低,企業生產原材料成本下降,應該高興才是,但姚穎分析說,許多客戶持觀望態度,“他們覺得價格以后還會不斷下降,現在還不夠低,他們希望再低一些的時候再出手,所以訂單從有變無。” 小企業遇高成本低利潤 姚穎把紡企“受傷”的原因歸結于價格的跌宕起伏,而本質原因,是炒家推高棉價后又大拋售。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認為,價格的波動確實給市場造成了不確定因素,“早前價格高的時候,企業入手一定的棉花庫存,但現在棉花跌價又想以當時高位的價格賣出,這顯然不可能。另外,由于目前棉花價格下跌,會給入口商或者進貨商造成壓價空間,這會大大壓縮企業的利潤,如果廠家不肯以這個價錢簽約,他們就寧愿不下訂,所以廠商會遭到高成本低利潤的兩重傷害。” 3 影響:夏裝價格依然沒降 隨著氣溫不斷升高,今年以田園風格和民族風格為主的新款夏裝已在佛山上市。雖然今年3月以來國際國內棉價大幅下跌三成多,但記者走訪了解到,今年夏裝的銷售價格變化不大,基本與去年持平。 面對急速降溫的棉價,夏裝剛剛大量上市后的零售市場價格卻未出現明顯變化。佛山流行前線幾個店主向記者表示,今年新款夏裝價格并無明顯下降,價格與去年同期差不多。 棉價下跌,服裝價格卻沒有變化。對于這樣的情況,業內人士是如何解釋的呢?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認為:“其實,服裝從生產到零售,中間經過很多個環節,實際上生產原材料價格的改變,占最終市面價格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層層遞增的,是中間的流通環節,流通環節不梳理不清查,零售價格就很難降下來。而現在棉花價格波動,正好給了中間商一個上調零售價的借口,所以市民在商店里看到的,還是貴價衣服。” 在棉花價格跳水的博弈戰中,林江認為中低收入者在其中最“受傷”,價格虛高,高收入者可以轉到香港等地區購物,但中低收入者可能就要在本地面對貴價衣服,“牌子貨貴了,承受不起,只能轉而求其次,買一些非牌子的衣服,而非牌子貨的衣服為了盡量壓低成本,要么偷工減料,在質量、染料上大打折扣;要么就在研發上減少投入,那大家買到的,可能就是質量有問題的"山寨貨"了。” 4預測:中小紡織企業或倒閉破產 “近期棉價跌勢不定,出現小企業訂單不足、大企業訂單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庫存和市場承受能力的差異。”佛山市委黨校副教授、佛山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主任趙起超分析,大企業資金充足、棉紗庫存量大,無論棉花漲價還是降價,都可以保證企業能夠獲得利潤。小企業資金少、存貨少,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在棉花降價的情況下,大的紡織服裝企業可以調低產品價格,進而吸引訂單,而小企業為保證利潤,不敢輕易調低產品價格,這樣必然導致訂單減少。 趙起超分析,在大企業訂單增加、小企業訂單減少的情況下,大企業出現超負荷運轉,甚至用工出現缺口,反之小企業則用工過剩,生產設備和工人處于閑置狀態。“繼續延續下去,中小企業會主動與大企業進行生產合作,組成聯合艦隊,進而渡過難關,否則將倒閉破產。”另一方面,大企業也面臨擴大生產和資產重組的機遇,“通過訂單量的增加,可以與小企業進行合作,進而維持乃至擴大生產經營。”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