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紡織服裝出口同比、環比均出現下降。
“海外需求波動仍是出口增幅下滑的主因。”中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后期出口單月增幅將以波動為主,但總體情況仍處于底部。與往月不同,今年月全球遭遇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機,直接影響到歐美等主要客戶市場的需求。與此同時,疫情又為口罩等紡織訂單帶來大量機遇。但由于產能擴充反應不及時,國內紡織行業并未抓住此機遇。除此之外,被視作出口“壁壘”的召回問題依然困擾我國紡織服裝業。2009年4月,歐盟共宣布召回紡織服裝產品19項,其中13項產地為中國。
行業期待出口退稅搭救
根據海關總署11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5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558.52億美元,同比下降11.04%。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220.29億美元,服裝累計出口368.23億美元,增速分別為-15.5%和-8.1%,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幅度依然高出41.85和17.34個百分點。
5月當月,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共123.06億美元,環比4月減少1.87億美元,下降1.5%,同比則減少了21.29億美元,下降14.75%。其中,紡織品單月出口48.95億美元,同比下降16.28%,與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41.75%;服裝及衣著附件單月出口74.11億美元,同比下降13.71%,與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14.86%。
“09年7月起,部分出口類產品退稅率上調至17%,但未涉及紡織品和服裝,僅是相關假發類與鞋履類產品上調至15%。”但中信證券研究報告稱,后期不排除紡織品與服裝上調至17%的可能。
“年初以來,紡織品服裝出口僅3月份由服裝拉動實現了增長。”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負責人亦認為,針對外需的低迷,目前唯一可期待的是全額退稅。
甲流口罩訂單漲利潤不漲
與年初不同,今年4月中旬全球暴發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一直延續至今。流感的突然來襲使得5月歐美等主要市場客戶與往年同期相比驟減。但同時口罩等衛生紡織制品的大幅需求缺口,理應使得產能占優的國內紡織行業產生一定的增長,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
盡管甲型H1N1流感疫情給口罩等紡織訂單帶來大量出口機遇,但對于大批量需求,許多無庫存的國內口罩生產企業無法及時滿足,從而失去了出口的最佳時機。
盡管如此,國內“口罩”產銷依然高于平時,但其中又蘊涵著另一問題,高銷量低利潤。零售及出口市場上的銷售旺勢,似乎與生產商無關。有口罩生產商負責人回憶稱,6年前“非典”時期,口罩價格從三四毛上漲到了一塊錢一只,今年零售價更是高達兩三塊,但廠商并未從中賺取更高的利潤。
記者了解到,在被譽為“中國衛生制品之鄉”的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鎮,口罩生產需求確有增加,價格亦有上漲,但因為在接訂單的環節,該地區各生產商之間依然產生了嚴重的價格戰,使得利潤空間被壓得很低。
“出口訂單和零售訂單都是分散的,對于這些廠商而言可謂逐個擊破,因為當地沒有形成很好的產業集群效應和保價意識。”華捷咨詢紡織行業分析師李良穗分析認為。
頻被召回暴露安全隱患
如果說市場機遇是客觀需求,退稅等宏觀調控政策和產業升級是“內力”,那么“外力”則來自于輸入國政策,在這方面國內紡織服裝行業情況亦不樂觀。
歐盟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4月,歐盟累計召回74項紡織服裝產品,同比增幅為270%。其中中國產紡織服裝產品為52項,同比增幅高達643%。
以嬰幼兒服裝為例,歐美等國已分別制定了各類嚴格的法規對此進行監管。如歐盟的EN14682,就要求固定在服裝上的環繩/線圈收緊后,在服裝上突出的周長不能超過7.5cm等。記者從中國服裝
協會獲悉,歐盟召回的產品中,17項為嬰幼兒服裝及制成品有12項產地為中國,召回原因均以勒頸窒息危險為主。
“這些召回可以主觀視作是歐盟政策壁壘,但我們畢竟是出口方,對方是客戶,國內相關企業應加強信息溝通,提高迅速反應能力。”李良穗稱,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已建議,中國兒童服裝生產企業,要嚴格按輸入國的技術法規和標準組織生產,高度重視歐美服裝安全法規的內容,積極尋求應對措施,降低出口風險。
中信證券報告預計,行業出口改善需至今年四季度或2010年。“根據我們的測算,對美國經濟領先指數大約滯后6個月。因此若全球經濟現已觸底改善,判斷行業出口改善將在2010年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