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內紡織品市場銷售一直不樂觀,尤其是紗布的銷售遠不如前幾年,而一些低價產品比較受市場歡迎。相比之下,今年以來原料不僅價格上漲,有些產品甚至供不應求(如粘膠短纖、部分等級的棉花)現象形成鮮明對比。
目前國家一些紡織廠的銷售人員稱:“現在只有低價產品才受市場歡迎,紗布稍有提價客戶就難以接受。”因外銷市場持續低迷,內銷單利潤也是不斷被壓縮,似乎只有低價產品才有銷路,安徽一家龍頭棉紡織企業近期也是呈現虧損狀態。
山東某大廠為了消化庫存不得不進入低價銷售,以JC32S棉紗在廣東市場銷售價為例:去年12月中下旬量大的話不帶票價格一度低至18500元/噸至18800元/噸,春節后很快升至19500元/噸,但是好景不長。二月底三月初價格又降了500元/噸,不帶票價為19000-19100元/噸,銷量很快又提升上去,直至四月中下旬,庫存消化得差不多,價格才又重新調至20200-20600元/噸。三、四月的時候,量大的話可以便宜一千多一噸,大部分是不要票的。廠里原先上萬噸的庫存很快就被售罄,每個銷售員的銷量達800噸以上。目前該廠已有提價打算,價格基本是沒有什么優惠,銷售也變得困難一些,不少業務員甚至自嘲“現在閑的發慌”,就是因為廠里準備漲價,業務不好做。
整個國內紡織市場都呈現出低價才好銷售的局面,從而使得國內一些做高端產品的廠家產品銷售比前幾年差多啦,日子變得困難啦。就以國內幾個紗線市場為例,今年廣東佛山張槎、東莞大朗、浙江寧波的華東紗線市場的銷量明顯萎縮,尤其是一些中高檔的棉紗,在寧波市場新疆紗的銷售明顯下降,一方面是外銷市場差,另外就是價格偏高。相對山東昌邑、紹興錢清的低檔紗及江蘇湖塘市場紗線銷售與前幾年并沒有出現大幅度下降的現象。
現在是低價低檔次紗線受市場歡迎,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高端產品銷量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開始明顯下降,那我們企業是不是都要改做低檔產品呢?筆者認為并不這么認為:
首先,棉紡織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來生產有特色的產品。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內紡織業高速發展,紗布產量也是屢創新高,但同時也存在產品雷同性較高,價格競爭激烈。不少企業都是以32S、40S、21S等常規品種為主導產品,這也造成和山東某大企業產品的沖突,利潤受較大影響。而今年市場前期需求28S、26S、25S紗卻是貨源極少,價格甚至比32S還要高不少。另外江蘇市場近幾年的青紗需求也較高,目前國內就湖北那家生產的質量較高較穩定,市場基本是供不應求。
在2002年至2004年高支紗銷售及利潤較高,許多企業也是一哄而上,造成高支紗產銷失衡,現在企業虧損較大,有的甚至又重新改做中低支紗。因此企業一定要做自己的特色產品,尤其是一些中大型國有老企業(因做常規品種加工費無法和小企業相比)
其次,并不是所有高價產品都不受歡迎。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地追求低價,因有些廠家產品價格高于市場正常價位近5%-10%,卻仍受市場歡迎。如江蘇世紀天虹紡織,不僅產品價格高,而且銷售也一直較好。杭州中紡原料采購部人員也坦言,經常是貨款先付,廠家才安排生產、發貨。如特色產品是包覆紗,價格比其它廠家高出上千元每噸。
最后,對于原料價格走勢一定要較好的把握,控制好成本。
近幾年來原料價格波動較大,若能把握其價格走勢將會節約很多資金。如滌綸短纖由3月中旬的7400元/噸漲至4月底的9000元/噸。粘膠短纖更是去年年末的11000元/噸大漲至目前的15600元/噸,漲幅及漲速都是相當驚人的。棉花當前不僅出現供貨偏緊,而且價格也較年初漲了近2000元/噸。但我們也看到不少廠家前期大量儲備棉花,有的用量可達3個月之久。由于原料占紡紗成本的60%甚至70%以上,因而原料采購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紗的成本。(李婧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