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銀監會召開的一次全國會議上,銀監會要求:全國性大中型銀行必須在今年一季度末,最遲不能超過二季度建立起小企業專營機構,銀監會將于5月份對此核查與調研。在全國性大中型銀行建立小企業專營機構是銀監會決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痼疾的又一有利舉措,銀監會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視,讓很多中小紡織企業深感欣慰。
紡織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由于中小企業信貸的欠缺,中國紡織中小企業長久以來不得不獨自掙扎在缺少彈藥的困境,與特權、關系和交易交織的泥潭之中。但當危機襲來,發達國家的“買方貸款”戛然而止,虛擬世界里的危機真實地進入了經濟實體,我國的中小紡織企業信貸的缺失清晰地顯現出來。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是要放寬對民間資本的金融準入,還是依靠已有的銀行體系?在這一問題上,專家們莫衷一是。“依靠銀行解決中小企業的金融問題,這是讓長頸鹿低下身子,做兔子做的事。”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表示。政府正在通過靠大項目和財政、銀行的支持來啟動內需,但內需啟動后可持續的恢復,取決于廣大的中小企業,取決于他們投資、改善和擴大生產的能力和意愿。建立一個豐富的金融生態將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之難,為中國經濟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的核心所在。
通過豐富和完善金融生態來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最核心的就是鼓勵非國有的或是民間資本為主的中小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包括社區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這些機構無論規模、草根性和經驗,都和中小企業有著天然的親和力。
筆者在江浙紡織集群地區采訪時發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多種中小金融機構正在逐漸涌現出來。以小額貸款公司為例,這些金融機構,往往都是由當地的紡織巨頭牽頭,由一家或幾家公司共同出資,有些還有自然人參與組成。這種金融機構的貸款方式靈活,貸款抵押物形式多樣,雖然貸款利率略高,但由于手續簡單,受到了當地中小紡織企業的青睞。
豐富的金融生態所相應產生的問題就是金融監管,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已經成為限制金融生態豐富化的一個瓶頸。金融門檻的降低與管制的放松,必須與監管能力的提升相適應,否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誠信社的故事就可能再次上演。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史晉川就曾提出:對于金融生態的監管,地區政府也應該協助完成一些監管工作,而不是一味地依靠中央監管部門。
盡管現實依然桎梏,但中小企業金融變革正在成為紡織行業在這個春天里最美妙的猜想。一旦這個改變開始,也許將長久地改變紡織這個傳統支柱產業的面貌和配置資源的能力,為這個巨大的經濟體建立一套健康的輸血體系,從而為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