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紡織業一線報告:三月回暖五月成謎
江省經貿委的相關統計顯示,紡織在浙江工業的占比仍在1/5以上,是全省總量最大的工業行業。
《紐約時報》記者今年2月28日撰文指出:很少有其他產業像紡織服裝產業這樣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這個產業價值4500億美元,是中國全球貿易力量和發展模式的代表。“專家表示,紹興等城市的境況將成為中國貿易實力的晴雨表,也將成為觀察中國社會狀況的窗口。” 為了緩解這一重要產業的發展困境,自2008年8月1日起,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已經四次提高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從11%到13%再至14%,又從15%增值16%,逼近極值的17%。據測算,每提高一個點的退稅率,紡織品、服裝行業相當于獲得90億元左右的收益。 “國家確立了紡織工業為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主要的民生產業、出口貿易的優勢產業地位,出口退稅率的再次提高,正是紡織行業地位提高的體現。”曾多次為紡織企業奔走呼喊的富潤集團董事長趙林中說,這一系列的舉措,“讓我們增添了信心”。 一道選擇題 “2005年的時候,也有一段困難的時期,困難我們不怕。”林玉在紡織市場堅持20年,一路上,有風雨,有艷陽,信心不缺,經驗也不缺。“只是現在真看不好要怎么調整市場的結構。”她說,國際的市場雖然有較大的萎縮,但都是老客戶,一直以來的生意往來也不錯,國內的市場沒有國際方面的穩定,需求雖然大,但是起伏變化和不確定因素也多。 難以取舍。這也是市場上不少商戶和企業面對的選擇難題。 “外銷的生意好,效益高,相對穩定。內需的市場相比不夠成熟,從外銷轉做內銷重新爭奪市場,也激烈。”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廣偉說,這是很多企業糾結的原因。他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結果顯示目前紡織企業的大面還是內銷為主在75%左右,“先入者,渠道建設較好,后來者會有壓力。但是純做外貿的企業,不轉向也難有活路。”他日前造訪紹興一家以出口歐洲為主的企業,“等下去不行啊,得虧上千萬。” 是要放棄外銷市場,艱辛轉向內需市場嗎?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說,“多年來內需市場一直是中國紡織行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規模以上企業國內銷售的比重已從2000年的67%上升到2008年的77%。2009年內需市場的比重將進一步擴大。” “擴大內需不是平移,不是把國外的平移到這里,他們也要創新,所以外銷企業轉到內銷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楊東輝表示,2009年的紡織服裝市場有望在拉動內需政策的鼓舞下加速發展,市場的細分、新市場的開拓等都更為關鍵。“這也意味著競爭將更加激烈,淘汰性更強。” “我建議不能忽視外銷的市場,要更加拓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場,同時要重視內需市場,逐漸培養。”伏廣偉說,根據美國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OTEXA)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美國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同比下降3.41%,而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還有所增長,同比增長1.10%。這一方面說明,雖然美國市場對紡織品服裝的總體需求減少,但是對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仍有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也說明,在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國際競爭力仍然非常強勁。 2009年美國取消對我紡織品進口限制,也促使我國部分原被限制紡織產品呈恢復性增長態勢。美國商務部最新統計顯示,2009年2月美國從我國進口222類針織布4811.8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9%;進口347類男式棉質褲子167.1萬打,同比增長71%;進口348類女式棉質褲子439萬打,同比增長53%。“土豆效應”顯著。 因此,業內人士指出,有國家政策的支持,有國際市場的剛性需求,中國紡織行業現在要做的就是苦練內功,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優化布局為重點,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在眼睛向內求生存的同時,絕不放棄已形成的國際貿易比較優勢,國際市場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在一根滌綸絲上舞蹈,越美越難 “紡織業要掙扎出金融危機的泥潭,實施產業的轉型是惟一路徑。”徐匡迪說,要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增強核心競爭力。也因此,在《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現代紡織服裝加工技術及裝備實施方案》中,“關鍵技術”、“新技術”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 今年初,紹興市經貿委牽頭、多部門參與制定的《紹興市五大產業提升發展規劃》正式出臺。據稱,在此前大半年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