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紡織振興規劃:重新認識紡織工業
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和發展趨勢。從20世紀到21世紀的產業發展曲線來看,中國紡織工業正在從發展壯大進入到成熟階段,目前尚無衰退跡象。
未來,紡織工業還將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展望至2020年,紡織工業仍處在成熟鼎盛時期,中國從紡織大國邁向紡織強國(數量第一,出口第一,質量第一,技術第一,設計第一,效益第一)。當然,我們需要進一步全面系統地研究2050、2100年紡織工業發展的產業圖景。我對21世紀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至少有兩點重要依據:中國具有人口大國和經濟大國的優勢,一方面可以持續提供大量豐富熟練的勞動力(可在廉價勞力優勢喪失后繼續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構成了巨大的經濟發展總量和潛在市場。 全面加快紡織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紡織工業振興規劃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明確了紡織工業的總體發展思路和政策措施。規劃提出了今后3年調整振興的目標和行動方案,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要求,注重解決當前的實際困難,引導全行業應對化解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幫助企業走出困境。規劃強調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紡織工業實現由大變強的轉變,明確了紡織工業實現科學發展的長期戰略。 首先,紡織工業要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穩固國際市場份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紡織工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同時具有很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2008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達1852億美元,同比增長8.2%,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近30%的份額。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蔓延、世界經濟低迷,對紡織服裝出口帶來嚴重沖擊,8月份以后出口額逐月回落,困難企業增加,大量中小企業停產歇業,職工下崗失業增加。為此,振興規劃要求加大對紡織產業的財稅支持力度,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到15%,紡織行業要用足用好國家政策,加快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保持出口穩定增長。 其次,紡織行業要大力開發國內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近年來,我國紡織品內銷比重不斷提高,國內市場的擴大在保證紡織工業增長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衣著類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4.8%,高于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個百分點,面向內需的紡織市場銷售勢頭良好。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業用紡織品、裝飾用紡織品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村紡織品服裝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紡織工業要加強紡織專業市場體系建設,拓展流通渠道,轉變營銷模式,繁榮城鄉市場,更好地滿足人民生活需求。 第三,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品牌建設。作為紡織大國,我國紡織產品一直未能從根本上改變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局面,特別是缺乏國際知名的品牌。為此,紡織工業要加大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設計人才,爭取盡快在紡織工業信息化建設、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紡織裝備自主科技創新、服裝時裝設計和品牌建設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提高紡織行業的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 第四,扶持紡織骨干優勢企業和產業集群,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重點扶持一批骨干優勢企業,推動紡織企業的戰略調整重組。認真總結并推廣發展紡織產業集群的經驗,發揮產業集群專業分工、配套協作的優勢,積極扶持發展紡織中小企業。按照節能和環保的要求,堅決淘汰落后生產能力。 第五,充分發揮紡織工業吸納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加快紡織產業地區布局轉移。2008年下半年來,大量農民工非正常返鄉,就業問題凸現。保障就業就是保障民生,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已經成為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方面。紡織工業目前容納了2300多萬就業人口,其中80%屬于農村轉移勞動力,主要來自中西部地區。為此,必須保持紡織工業的平穩較快發展,積極擴大就業。從國家區域發展、優勢互補的戰略要求出發,應充分發揮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和勞動力優勢,積極推動引導紡織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施禹之/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