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紡織品出口退稅率影響有限
2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并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對此,有關專家認為,這次是在前兩次提高稅率的基礎上再向前“走一步”,對出口企業緩解壓力會有一定作用。短期來看,出口退稅率調高至15%以及中央將建專項資金重點扶持技術改造項目等措施具有實質性意義。 然而,筆者認為,紡織品出口退稅率提高1個百分點對行業本身的影響有限。 首先,從行業靜態的利潤計算,該項措施的實施為整個行業將帶來57億元人民幣的凈利潤。雖然這并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對產業實體的意義并不大,僅是一場“毛毛雨”。 其次,紡織行業形勢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需求減少。由于2008年金融風暴突襲,紡織品需求跌入低谷,國際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筆者曾向一位從業幾十年的紡織界資深人士求證,據其介紹,他所在的企業2008年出口訂單較2007年萎縮了接近70%。不僅如此,國際紡織業市場總需求的萎縮和新興國家紡織行業的崛起已經形成了一對尖銳矛盾,各國紡織行業因競相降價而陷入了惡性循環。雖然國家提高出口退稅率有助于提高我國紡織品出口的競爭力,但卻改變不了需求萎縮的大背景,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價格競爭優勢也會隨著其他國家的效仿抵充。因此,該項措施僅為短期利好,不是長久之計。 再次,紡織企業能否吞下這57億元的凈利潤尚未可知。由于國際市場競爭激烈,2008年紡織品出口的平均單價較2007年下降了20%以上,而出口退稅率僅提高一個百分點,無法彌補因降價帶來的利潤損失。另一方面,國外經銷商很可能以退稅上調為理由,再次壓價,從而讓該措施成為他人壓價的籌碼。 最后,提高出口退稅率有可能導致歐美國家更強的貿易圍堵。全球金融危機使美國和歐盟紡織品市場需求大幅回落。中國在提高出口退稅率后,個別國家可能會以擔心中國紡織品在今年出現出口“激增”為由,要求其政府與中方續簽協議或對中國紡織品采取貿易救濟措施。由此,接踵而至的貿易保護措施很可能使中國紡織企業面臨更大的挑戰。特別是隨著中美紡織品協議到期,中國紡織品出口有可能再次造成量增價減的局面,且這一局面至少在未來1至2年內還將持續下去。美方很可能會利用特保、反傾銷施等手段對我國紡織品實施限制。 總的說來,國家的種種政策重在樹立信心,而產業政策的重點是加強技術改造促進產業升級,使紡織行業通過這次結構調整提高整體競爭力。國內紡織企業倘若僅僅寄希望于依靠國家提高出口退稅率是根本不可能走出困境的。只有通過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高產品質量檔次,開發高附加值新產品、打造企業自身品牌以及延長產業鏈才能使企業真正走出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