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紡織行業普遍面臨困境,將生產遷至中西部成了紡織企業降低成本的優先考慮選項。業內專家紛紛表示,紡織企業內遷,成本因素固然很重要,但市場需求或許更被企業看重。
最重要的是跟著市場走
廬江政府官員告訴記者,除浪莎外,江蘇南通的許多紡織企業近期也開始來廬江考察。比起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的成本優勢毋庸置疑,但這里的巨大市場需求也被企業所看好。
人口眾多的中西部地區代表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在當前總體需求低迷的情況下,勞動密集型企業將生產基地內遷,并順勢開拓當地市場,成為金融危機下企業的一條出路,同時也可能給中西部地區帶來一些機會。
有分析認為,產業的內遷將帶來諸多積極作用,不僅有利于沿海地區轉向高新技術產業,也為“缺資本,多勞力”的中西部城市帶來了發展的機遇。產業承接地的政府通常會出臺多項稅收、用地方面的優惠政策,從而為企業節省成本。
廣東省紡織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周天生提到,“資本肯定是趨向利潤最大化的地方。”
“現在有不少東北、江西、湖南、四川省的城市找到廣東省的紡織企業,希望能成為企業內遷的承接地。不過企業不是說搬就搬的。”周天生強調,加工企業遷到內陸,最重要的一塊,還是要跟著市場走。
“一個員工便宜200~300塊錢對企業的影響不是最大的,成本是綜合因素得來的。”周天生表示,從勞動力和土地上根本看不出成本,要算物流、產業鏈的配套、社會服務的綜合成本。
“若是市場需求不起來,根本沒有企業敢在內陸建廠。社會服務、配套產業鏈、熟練工等因素都是企業需要深思熟慮的”,聯合證券研究員表示。
在轉移中謀求產業升級
除了將生產向內陸城市轉移,在嚴峻的國際環境下,企業也將眼光投向了國內市場。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分析到,“不少企業正是看準了這塊大蛋糕而選擇內遷的。”
但周天生認為,“內銷也不是說轉就轉。”他表示,現在許多企業都只搞生產,并不直接面向消費者。營銷策略的改變還需要看中間環節的判斷。
上述聯合證券的研究員還認為,在轉移生產的過程中,“企業的升級應該是同步的”。該研究員說,如果紡織企業要生產出更好的產品,就要進行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實際上在中西部城市完成產業的升級,成本相應低一些。上述研究員同時表示,若沿用舊的體系的話,企業賺不到錢,產品也會被逐漸淘汰掉的。
周天生對遷移過程中的產業升級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建新廠的時候,真正做實業的投資者肯定希望技術上、節能上、環保上能夠越來越好,產業升級是必要的。”但他指出,目前一些內陸城市為了完成其招商指標,并不注重產業上的變革,降低了門檻盲目招商,這其實走了沿海地區的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