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發展對策
(一)積極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發展壯大涉外經濟。一是建立以有關經濟管理部門、企業、銀行為主體的涉外企業信息咨詢機制,加強各經濟管理部門的協調,建立企業基本信息庫,實現信息共享,努力營造一個適合“外向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生態環境。同時引導企業搞好兩個市場的互接互補,既要防止過量進口沖擊國內市場,又要防止出口大起大落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要更多更好地利用國外資源。二是進一步加快進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引導企業增加高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商品出口,支持企業實施出口品牌戰略,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引導企業擴大進口,加大對企業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擴大重要原材料、能源類產品和高新技術設備的進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從事資源開發,發展帶料加工,承攬工程項目,擴大勞務輸出,促進跨國公司的發展。三是積極引導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引進先進技術設備,通過技術、設備更新,提高企業科技水平和生產能力,通過規?;a降低生產成本。如德棉股份有限公司針對外需下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出口產品高精尖上下工夫,避開競爭激烈的中低檔紡織品,開發“綠色產品”,以質取勝。四是以政策促進出口企業的發展,加強對中小企業特別是紡織行業的政策支持,如出口退稅等政策繼續向出口企業傾斜。認真研究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新趨勢,加強對涉外企業外匯管理政策的宣傳和引導,特別是針對人民幣不斷升值的預期,要密切關注匯率改革對涉外企業的影響,幫助企業提高主動規避風險的意識,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重視并切實解決企業特別是紡織企業貸款難問題。一是加大對紡織行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金融協調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改變金融對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性行業支持不足的問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具體體現。中央銀行要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紡織行業的信貸服務,促進經濟統籌發展。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建立健全適應紡織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貸款審批流程和風險控制辦法,積極創新貸款品種,有效緩解紡織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實現經濟金融的持續協調發展,實現政銀企多贏。二是建立中小融資投資主體的信用保證體系,積極推進棉紡織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金融機構把棉紡織企業作為重要服務對象,切實幫助解決經營過程中的金融服務問題。根據企業特點,改進信貸管理方式,開展金融創新,完善金融服務。三是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鼓勵企業通過募集、收購等多種途徑在境內外上市融資,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支持和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金(特別是外資和其他域外資金)重新整合,迅速擴張,實現“規模效應”。
(三)多措并舉,積極化解金融危機沖擊。一是完善擴大內需的有關政策,不斷吸納出口產能。擴大內需要與改進外需實現有機結合,在開拓國外市場的同時兼顧內需市場的開發,必須實現要素定價機制的市場化,由市場微觀主體按照競爭性價格進行配置,積極推進要素價格改革,改變要素價格被嚴重低估的局面,盡快完善商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及市場競爭機制,增加勞動者收入,夯實內需基礎,拉動國內消費市場需求,促進紡織行業拓寬內需市場。二是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相關涉外部門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所引發的國內產業結構、價格傳導等變化,做好前瞻性研究,及時進行風險提示,幫助企業采取措施規避風險發生。另外,積極引導企業充分利用金融工具等有效手段規避匯率、利率風險,不斷提高應對各類突發風險的能力。三是有序擴大對外投資,科學實施“走出去”戰略。從德州市情況看,棉紡織境外投資企業有2家,由于缺乏境外投資企業管理經驗,增加了境外企業經營的困難和成本,如柬埔寨德棉紡織有限公司項目自投產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因此,涉外部門要發揮信息資源優勢,引導企業選擇有優勢、國內比較成熟的制造業投資,發展本企業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和產品,更好地利用自己的長處,提高“走出去”的質量和層次,促進資本的高效流出。同時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擴大對海外的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合理選擇投資的技術類型、行業和地區、方式,建立對外直接投資的立法支持、擔保體系和保險制度,提高“走出去”質量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