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隨著全球性金融風暴向實體經濟的逐步滲透,外向型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棉紡織企業出口壓力逐漸顯現,增速明顯回落。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11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691.09億美元,同比增長8%,增幅呈現加速放緩跡象,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德州市作為棉紡織生產大市,出口形勢和全國一致,2008年1~11月出口僅為2.05億美元,同比下降0.3%,仍然處于低迷狀態,在外需下降、出口增速放緩、利潤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棉紡織行業如何實踐科學發展觀,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成為各級政府部門關注的重點。
一、外需趨降背景下紡織行業出口現狀分析
(一)金融危機引發外需下降,導致紡織企業出口減少,利潤降低。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經濟出現衰退跡象,造成國內消費需求下降,尤其是隨著下半年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加深,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回落,對出口造成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而受沖擊最大的當屬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紡織服裝業。
(二)外需下降使出口企業經營壓力加大,貨款回收風險增加。造成訂單減少、導致貨物積壓、貨款回收難度加大。據某紡織企業反映,目前尚不存在貨款無法收回的現象,但外方已出現部分退單的苗頭,企業慎重接單,甚至以銀行信用為擔保的信用證業務企業也不敢接,為規避無法收回貨款的風險,該公司著手辦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進一步增加企業成本,使本來經營困難的企業更加步履維艱。
(三)外需趨降增強了企業應對復雜形勢的能力。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涉外企業的發展遇到了許多阻滯因素。內外環境的趨緊,使得棉紡織中小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劣勢凸現,發展步履維艱,而企業在困境中求生存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這些在欠發達地區尤其明顯。據海關統計,2008年1~11月,紡織行業僅下降了0.3%,反映了德州市紡織行業外貿經濟的運行還是比較平穩的,在被調查的紡織企業中,多數表示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外需減少的局面。
二、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融資難問題仍然存在,制約企業的發展。企業生存與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但是融資難問題長期存在,盡管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已經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把保持經濟穩定放在首要位置,但從銀行、企業的調查情況看,銀行尚未出臺具體措施,融資難問題仍未得到緩解。一是企業融資成本增加。據紡織企業反映,盡管目前金融機構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下調到目前的5.31%,但紡織業仍然屬于高風險行業,企業貸款還要承擔額度占用費、授信額度保證金等附加條件,一般利率還要上浮20%~50%,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二是企業資金周轉風險加大。由于紡織業屬于高風險行業,企業間擔保難以落實,擔保公司費用又比較高,一般在1.8%~2%之間,另外還要繳納10%~20%的保證金,企業難以承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有所加大。
(二)外需減弱制約紡織企業產業結構調整。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市場的消費需求持續下降,僅為上年的同期的一半,許多消費者減少了高檔品的消費量,更加偏好低檔產品。這對于正處在產業升級關鍵時刻的紡織行業非常不利。據企業反映,金融危機發生后,大量訂單都偏向于低檔產品,為迎合市場,企業低檔產品出口增多,高新技術產品研制開發處于低谷,影響了企業的升級換代的步伐,長期來看,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外需趨降背景下人民幣升值擠壓盈利空間。據紡織企業反映,人民幣每升值1%,利潤大約下降3%,為企業帶來匯兌損失。盡管近期人民幣升值幅度趨緩,但自2007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擠壓部分低附加值紡織類出口企業利潤。如某企業,2007年利潤率為6%,2008年僅為3%,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另外,企業議價能力不高,從被調查的企業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由于自身出口產品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在對外報價時處于劣勢,很難將成本增加等一系列不利因素與外方分攤,議價能力不高,提價幅度在2%以內,制約了其利潤的增長;相反,外方提價能力卻在逐步增強,這種現象在勞動密集性行業中表現明顯,如臨邑澳泰紡織有限公司反映,紡織業退稅率上調的消息一公布,國外進口商立即要求降低價格,由于國內同類產品競爭激烈,企業只得將上調的利潤拱手讓給外方,造成國家對紡織業的優惠政策變相轉移給國外進口商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