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調整加工貿易限制禁止類目錄說紡織
元旦后得知,商務部、海關總署決定調整加工貿易限制類和禁止類目錄,要從限制類目錄中剔除1700多個十位商品編碼,其中涉及紡織品。對此,筆者心中一喜。國家的支持政策再度惠及紡織這個重要的民生行業,目的非常明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保持外貿穩定增長。 “減順差”,曾是2007年國家經濟工作中的關鍵詞,更是這一年的頭等大事。從當年8月23日起,紗線、織物等類別商品被列入了國家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受限類別的商品加工貿易業務需實行銀行臺賬保證金“實轉”管理,企業在銀行進行合同備案時,須繳納50%~100%的臺賬保證金。這使資金本不充裕的紡織企業更是捉襟見肘,被迫減少外貿加工量。也是在同一年,紡織品、服裝等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使紡織加工貿易企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但是,這一年企業過來了,而且過得還不錯,因為政策的效應在紡織行業存在一個滯后期。 到2008年下半年,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侵蝕,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紡織企業倒下了一大批。筆者去年年底赴江浙地區采訪時,親眼目睹了連片閑置的廠房。僅在半年前,這里還是車水馬龍,心里不禁泛起陣陣酸楚…… 外貿出口,一直是中國紡織行業的強項,紡織行業曾為國家創匯做出過突出貢獻。因為國家“減順差”的需要,部分紡織產品被列入被限制出口的產品目錄,并通過下調出口退稅率限制我國紡織品及服裝出口的增長。盡管這種因形勢需要而采取的宏觀調控措施無可厚非,但確實對國內紡織行業和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僅使企業利潤大幅下滑,而且使產業優勢遭受嚴重損失。 金融危機之下,國際社會全力救市、救企業、保就業的做法給所有受到影響的國家以啟示,也使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紡織——這個擔當著吸納勞動力就業、穩定社會的重要民生行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令行業振奮的扶持政策,讓處于寒冬中的紡織企業備感暖意,同時也增強了行業戰勝挑戰、渡過難關的決心和信心。 筆者相信,無論是現已出臺的扶持政策,還是值得業界期待的九大產業振興規劃,都會為困難中的紡織行業注入新的血液和生機,使身陷困境但久經考驗的紡織工業跨越重重難關,迎來明媚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