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減稅的空間還有多大?
為特征的積極財政政策勢必進一步加大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此外,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是比較低的,在實施一系列減稅政策后,2009年我國財政收入增幅將大幅下降,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也將下降,這將直接影響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筆者以為,那種認為我國目前還存在著進一步大規模減稅空間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是行不通的。
三、糾正三個誤區:克服對減稅問題認識的偏差 目前,在減稅問題的認識上存在著三個誤區,正是這種認識的偏差,使得當前出現了一邊倒的減稅呼聲。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逐一分析。 誤區一:稅收萬能論 稅收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稅收也越來越重視,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對稅收作用的重視和期望也應把握好“度”:稅收對經濟發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稅收卻不是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稅收萬能論”并不可取。 當房價飆升時,稅收需要控制房價;當出現收入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情況時,稅收應該為縮小貧富差距出力;為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稅收需要節約資源。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稅收被賦予了太多的使命,稅收萬能論也使普通民眾對稅收關注的熱度空前高漲。 事實上,稅收具有調控經濟的作用,用稅收手段解決社會經濟運行中的問題,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須認識到,在稅收的職能中,其首要職能是財政職能,也就是收入職能。其次才是經濟調控職能。沒有稅收的收入職能,也談不上調控職能的發揮。另外,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有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而稅收只是經濟調控手段之一,稅收不是一項孤立的政策,不能指望運用稅收政策去直接解決所有經濟問題,還需要與其他相關政策綜合運用。 作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工具,增加財政支出和減稅各有利弊,效果也各不相同。相比較而言,減稅因為具有受益效果更加直觀而容易被接受。但是,減稅的缺點也是明顯的。一方面,減稅一般是在一國稅收收入大幅增長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在減稅實施之后,一旦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稅基縮小,財政收入就會面臨縮減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減稅的政策效果不如增加財政支出那樣明顯和直接,往往有一定的“時滯”,給制定政策部門的決策帶來相當的難度。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宏觀調控需要,相機抉擇,實施相應的財政政策,靈活運用預算、稅收、國債、貼息、轉移支付、政府采購等多種政策工具,以及財政支出增減變化的結構性安排,調控社會供求總量與結構,為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應該只關注發揮稅收手段的調控作用,應該注重運用組合工具發揮調控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 誤區二:大規模減稅空間論 當前有些人提出大規模減稅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進入“十五”時期以來稅收收入一直超GDP增長頗多質疑。這一點從對稅收收入增長的描述中不難看出,先是所謂“高速”增長,繼而是“超常”增長,后來是“超速”增長。2007年,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進一步躥升至30%以上,于是,又有了“超高速”增長的說法。這種說法的演變,事實上折射了人們在中國稅收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問題上的一種迷茫。并且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稅收收入還將一路高歌猛進,繼續超高速增長。 但是事實上,目前我國稅收收入不會持續高速增長,也就意味著并不存在大規模減稅空間。主要原因:一是隨著經濟增長趨勢下滑,從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財政收入增長趨緩已悄然出現。2008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累計增長33.3%,第三季度增長10.5%,其中,7、8、9月分別增長16.5%、10.1%、3.1%,而10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下降0.3%,12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11月份下降3.1%,預計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的趨勢還將延續到明年。在財政支出壓力增加的情況下,大規模減稅勢必加大財政赤字,給財政和經濟運行帶來很大的風險。二是從宏觀稅負來看,目前我國并不存在很大的減稅空間。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分析表明:一國宏觀稅負水平與該國人均GDP呈正相關,人均GDP在750美元左右的國家,最佳宏觀稅負為20%左右;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國家,最佳稅負水平在23%左右;從發展中國家的一般情況看,宏觀稅負水平保持在15-25%這個區間是比較適宜的。我國目前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2000美元之間,按照上述研究結論,我國現階段的合理的稅負水平應該在20%到25%之間。2007年我國不含社會保障收入的宏觀稅收負擔水平為18.28%,還遠遠沒有達到合理區間,更不存在很大的減稅空間。 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