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4月1日開始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已歷經多次調整,每一次都是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采取相應措施應對。從十年的數據來看,只有今年和1999年是在一年內兩次調高退稅率。
退稅率再提高1~2個點,可能會使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的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喘口氣,而對于以質量和品牌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大中型企業則是更好發展機遇。目前國家尚未就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退稅率作出明確調整,比較樂觀的預期是從2009年1月1日起,退稅率從目前的14%提高到15%。
觀望氣氛濃厚
出口退稅的調整是一把“雙刃劍”, 國際買家也在關注中國的出口政策,一旦退稅提高,他們也必然會壓低買價。雖然出口退稅率上調了,但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國際環境壓力等因素還存在。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關鍵還是要練好“內功”,提升管理水平,調整產品結構,提高自身的談判能力,加強聯系客戶的能力,用高附加值的產品提高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長遠發展。
今年9月以后,企業接到的國際訂單明顯減少,我們了解到,不少出口企業現在一般只有三個月的短期訂單。一方面確實在金融危機影響的傳導下,國際需求進一步萎縮,但也不排除國外采購商觀望中國政府的退稅政策調整幅度。
但是,出口退稅調整政策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商品價格的彈性,存在著不確定性。對于一些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競爭力的出口商品,這1~2個點對企業的利潤率沒有太大影響;而對于競爭力比較弱的商品,由于降低出口退稅率提高而產生的利潤,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出口企業的接單能力和贏利能力,出口量未必會有明顯提升,企業利潤率也不會有很大改觀。17%的退稅率是最高點,國家政策調整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觀望可能讓企業坐失商機。
需求疲軟是暫時的
目前我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0%,當前國際市場萎縮現象是暫時的,對我國紡織品需求的趨勢沒有改變。正如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所分析的,從國際市場看,中國紡織品在性能、價格、質量上都得到國際上大多數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而隨著歐美工業成本的上升,紡織工業將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紡織工業仍將大有可為,國際市場對中國紡織品仍有巨大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