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臺賬“實轉”緩解紡企資金流難題
為緩解加工貿易企業資金壓力,保持外貿穩定增長,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11月21日聯合發布2008年第97號公告,暫停加工貿易限制類保證金臺賬“實轉”政策。 據了解,所謂加工貿易臺賬保證金“實轉”,是指加工企業在取得合同時,要向海關部門繳納保證金,金額相當于原材料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50%。對于該項政策的實施,廣東成華服裝加工有限公司劉和雄說,過去每年廣東成華服裝加工有限公司有上億元的加工業務量,因“實轉”一項政策就要占壓上千萬元人民幣。雖然去年9月5日,國家又發文允許加工貿易保證金使用銀行保付保函,但這對于一些與中國銀行業務往來較少、信用關系不緊密的外資企業來說,操作上存在很大難度。而公司為了拿到中行的保函前后花費了1個多月的時間,先通過國外公司在所在國的銀行開具“保函”,再回到中國銀行對換出相等金額的“保函”,手續繁雜且費時費錢。 今年下半年以來,包括提高出口退稅率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暖風頻吹,特別是最近國務院出臺的6項對輕紡行業的特殊扶持措施,使很多企業都有重獲新生之感。暫停加工貿易保證金臺賬“實轉”的決定,更是令紡織加工貿易企業長舒了一口氣。“實轉”與“空轉”雖只一字之差,但卻要全國范圍內的加工貿易企業每年為此付出185億元人民幣占款的代價。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升級的關鍵時刻,“空轉”的回歸,無疑為大量資金鏈緊繃的加工貿易企業帶來了生存的希望。 2007年7月23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的《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公告,令很多業界人士至今印象深刻:塑料原料及制品、紡織紗線、布匹、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被納入新一批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共計1853個10位商品稅號,并對列入限制類的商品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 目前看來,政府幾乎已將能夠使用的挽救出口企業的措施全盤推出,受益最大者大都是加工型企業。如去年臺賬保證金“實轉”影響了廣東省190億美元的進出口額,其中加工貿易企業所繳納的保證金就高達155億元。廣東省外經貿廳有關負責人強調,政策的影響并不能簡單地局限在“190億美元”上,這只是直接進出口額,輕紡加工業中的紡織原料、小家電、五金制品等同時也是其他行業的配套產品。比如生產一輛汽車就牽扯到100多種配套產品,其中沙發皮革、電器、紡織布料等都歸屬其中。所以,臺賬保證金“實轉”所牽扯的是整個加工貿易產業鏈。 隨著今年下半年以來外貿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顯示出國家要繼續扶持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口的堅定決心。一些紡織企業對此提議,有關決策部門下一步應重點考慮如何完善操作細節,更好地推進加工貿易轉型、轉移。 還有一些業內人士也并不樂觀地指出:“中國出口加工企業當前的最大困難不僅在于資金,還在于外需放緩、訂單消失,扶持力度再大恐怕也很難扭轉頹勢。” 但無論如何,企業只有在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并妥善地推進轉型升級。紡織企業還是要加大對產品的結構性調整力度,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開發出適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這也許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