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企業動態>正文
前不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中心主任孫淮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短期來看,中國經濟下行的最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同時還涉及房地產、金融等方面的問題,所以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些都是為供給側改革提供穩增長、保增長的前提下提出來的。而從長期看,“供給側”改革是結構性改革,是要提高全要素的生產能力,這其中包括勞動力素質的提高、科技的投入、土地資源的有效使用、互聯網+、金融體制的改革等,目的就是達到供給和需求的相互匹配,實現經濟穩定協調的發展。
而作為紡織行業中的企業又是如何看待“供給側”的呢?新申亞麻李建峰在接受《紡織報告》專訪時,談及自己的一些觀點:
中央四次提及“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各行各業改革的新方向。針對紡織服裝產業,行業領導和專業人士都發表了許多科學、專業的建議。我個人簡要談一下自己的感悟:圍繞“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紡織行業需要更多關注的是如何控制庫存過高的同時,如何創新來推動消費。其中涉及到幾個方面:一,資源的合理配置上,市場是需求定制的基礎,有數據可依,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因盲目、沖動發展帶來的資源浪費;二,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這就涉及到企業需要進行硬件、設備改造,升級;三,創新思路,創新產品、營銷等,如何將庫存以新形態,融入趨勢,展現附加值,贏得市場青睞成為重要課題。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讓企業這樣的個體優化,同時帶動整個行業優化。當然這也需要政策支持、行業指引、企業努力,缺一不可。
在如今眾多的觀點中,本人比較贊同朱慶驊研究員所提到的:“供給側政策發布之后,大中型服裝紡織企業將因此受益,因為今后將有許多落后產能會遭到淘汰。”的觀點。隨著消費趨勢的變遷,個性化和品質化的升級,許多小企業無法保障質量和設計創新的狀態下,只能選擇被兼并或是被淘汰。同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企業在升級產業的同時需要敏銳把握市場,與市場對接,同時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以此來消耗庫存,避免產能過剩,適應市場,贏得發展。
凡事都有兩面性,供給側政策無疑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從市場來看,市場的競爭的焦點從以前的價格朝著品質和設計、創新等個性化,高附加值轉化。品牌化企業無疑搶占了一定先機。就我們新申集團而言,我們一直致力于研究消費趨勢,中國消費者。以此作為依據來細分市場,打破傳統的宏觀界限,從最初服裝亞麻面料、家紡亞麻面料到如今的產業亞麻用布,在這三大領域中,又針對不同的細分,比如亞麻服飾,從服裝到配飾的解決方案,服裝又從功能、年齡、場合、風格等持續細分,以此來精準幫助到客戶;家紡目前已經延伸到家紡、家居,從生活方式細節出發,從以前窗簾、沙發布、床品面料等,延伸到從廚房、臥室、客廳等所有居家生活上所用能通過環保面料來呈現的生活細節中來。此外,我們現在提出針對性個性服務,從滿足衣、食、住、行、游、娛、養等幾大方面來構建整體解決方案,實施個性化定制。甚至與創客、設計師協作完成個性化的面料設計開發。
綠色紡織業也無疑將是供給側政策背景下的趨勢與方向。近年來新申亞麻持續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前期主要從舊設備改造入手,投入資金引進新設備,同時引入“精細化”管理來升級此前的5S管理系統。通過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發揮每個員工的潛能升級盈利能力,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新申也在積極與外界對接,參與各類高峰論壇,與專家、領導等互動、交流,學習和借鑒,希望盡早引入更多的先進管理模式,來升級品牌智能化。
而就政策方面的愿景上,我們希望能從行業和區域政策方面獲得一些新機遇,以此來實現交流合作,能夠融入更多的平臺、品牌來共同碰撞,升級創造力的同時,又能精準把握市場脈搏,最終形成貫穿從上游到下游的產業價值,真正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實現個性化定制,有效杜絕和破解產能過剩。
我們一直感恩各級人民政府對我們新申集團一直以來的幫助與支持。從江蘇省到蘇州市,一直到吳江區以及我們震澤當地政府,近年來對于紡織行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支持。為新申亞麻的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了許多新思路和新機遇。去年,邀請新申集團獨家冠名“2015江蘇十佳服裝設計師評比”,組團參加各類頗具影響力的展會等,通過與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一道支持新申亞麻持續發布流行趨勢,加速推進“麻印象創客空間”建設,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大力發展創客經濟、粉絲經濟,滿足需求、創造需求,推進企業的服務型制造業發展,促進企業內部的轉型升級和外部借腦借力。
未來,我們希望在倡導尊重原創設計的理念上,推動亞麻創客創業,以“麻印象創客空間”平臺來展示推廣吳江、震澤的綠色亞麻,讓更多人了解震澤,吳江、蘇州,成為紡織尤其是綠色面料產業的一張重要的名片,共同捍衛我國麻紡織行業,乃至整個紡織行業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