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企業動態>正文
有一家全球知名的紡織企業,在新疆具備了9200噸超長絨棉的種植規模,有28萬錠高支紗和特種紗保持7天24小時日夜生產,梭織面料年產能達到1.4億碼,針織面料2.4萬噸。用一個形象的比喻,這些面料足足可以繞地球5圈。然而,這些并沒有讓這家領先企業的前進腳步有所放緩和停留。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溢達集團首次向公眾發布了第一份可持續發展報告,這標志著溢達在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方面正在向更高的水平提升,在踐行高能效、環保與綠色發展模式的道路上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作為全球著名的襯衫生產商,溢達從上游紡紗、織造到染整和成衣,具有完整的垂直供應鏈體系,在2014年已生產超過1.1億件優質襯衫。而在供應鏈的上游,為了更好地實現環境資源的保護與減少污染,溢達集團在織造生產環節中不斷改進工藝,通過研發用于梭織面料的無漿紗工藝紗線,積極踐行綠色生產。
無漿紗的目的只為環保
“溢達之所以在織造環節推行無漿紗工藝,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環保。但在優化工藝和反復試驗的過程中并不簡單,而是經歷了一個不斷改進設備、調整工藝的過程,才保證了產品品質指標的不斷提高,達到紗線不用上漿也能織造出高品質的面料,從而實現無上漿織造工藝的環保理念。”談到無漿紗工藝紗線的研發過程,溢達集團技術研發部門相關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眾所周知,上漿是織造行業必不可少的傳統工序,也是為了保護紗線強度,減少在織造過程中的摩擦。而在溢達的生產車間,這一傳統的生產環節正在發生改變:無漿紗工藝直接省去漿料的使用,相應也省卻了退漿工序,并減少了退漿產生的污水與化學品排放。“新工藝‘減’了上漿工序,對后道織造環節帶來的難度是紗線的強力必須有所‘增’,它直接挑戰的是紗線在織造過程中具備的強力指標。為此,公司的研發部門根據紗線產品的性能指標要求,對生產設備做相應改進,不斷調整工藝,特別是提高紗線的均勻度和薄弱環節部分的強度,以保證紗線在無漿紗織造過程中,有足夠的強力保證來耐受織造過程中的物理摩擦,減少織造過程中的斷頭。”這位負責人這樣解釋。
“綠色”要付出多大成本
優化工藝與節能減排,考驗的是企業綜合實力與創新能力。除了在生產設備工藝環節中加以改進和調整以外,紗線對優質原料的需求和調整也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據介紹,無漿紗織造工藝的特點,需要紗線生產在原料配棉中使用纖維更長、更優質的棉花,以使紗線具有更好的纖維抱和力和強度,這對企業的原料成本也帶來了直接的增加。
這位負責人算了一筆賬:“按照上漿的傳統織造工藝對紗線產品的要求,溢達對一般的紗線產品配棉使用70%的長絨棉和30%的細絨棉;但是如果按照無上漿工藝對紗線在織造過程中耐受高強力的要求,公司就必須提高優質長絨棉的使用比例。使用無漿工藝的常規紗線產品,在配棉環節需要增加約6%~7%的成本,這是企業可以接受的。但對于高支產品,成本就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如果以40支單紗的產品為例,使用細絨棉為原料制成的紗成本核算下來每噸約2萬~3萬元;如果是生產無漿紗工藝的紗線,需要使用70~80支的股線,用長絨棉棉料生產,每噸長絨棉的成本比細絨棉高出1萬多元,這樣核算下來每噸紗線成本就要7萬多元,這對企業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成本壓力。”
踐行環保需要找到平衡點
環保與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然而成本的增加對企業來說又是現實的,不可能一味地要求環保而不談生存。溢達在這當中尋找到發展的平衡點。除了用無漿紗工藝紗線作為踐行綠色環保生產的工藝以外,溢達還實行一種被稱為“漿料攔截”的清潔化生產工藝。也就是說,即便是傳統的生產工藝,溢達也在積極有效地采取措施,推進環保與清潔化生產。
據了解,“漿料攔截”是指上漿織造并退漿后,把退漿的廢水在到達污水處理之前,先進行一道攔截,將廢水中的大部分淀粉漿料等物質進行單獨處理,這樣就會減小后道的污水處理難度?,F在,實現排放達標的污水處理成本大約每噸需要6~10元,如果企業自覺性更高一些,在此基礎上每噸污水再增加10元的處理成本,廢水處理后就能達到飲用水的標準。因此,環保的自覺性與負責任的發展方式,一方面在于國家強制性排污標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在企業對自身發展的標準和理念。傳統上漿工藝帶來的退漿廢水中所含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污水中最難處理的物質,而溢達的無漿紗工藝則從源頭杜絕了污染的產生。
踐行環保需要花費巨大的投入。對于無漿紗織造工藝來說,紡紗的用棉成本會大幅提高;對于傳統織造工藝來說,污水處理的成本也會隨著排放標準的收嚴而不斷加大。目前,溢達每年的污水處理運行要投入1億多元,如何在投入與產出之間取得平衡?必要的投入換來的是環境的友好與可持續發展,對于有實力的品牌企業來說,這是小有所失,卻大有所得,也是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