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企業動態>正文
前不久,陜西昌榮紡織有限公司與塔吉可坦羅赫·阿布列斯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出資2億美元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成立現代化棉紡織廠。據悉,該棉紡織廠建成后,可年產高檔精梳針織紗1.4萬噸,棉布5000萬米,新增銷售收入人民幣5億元,實現利潤1.6億元。然而,有誰能想到,如今邁出國門、發展得“風生水起”的昌榮公司,曾是一家“吃了上頓找不著下頓”的瀕危企業?
“作為一家由原寶雞市棉紡織廠破產重組后成立的公司,昌榮公司的經歷就是一部陜西紡織行業發展的縮影。”陜西省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新華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紡織行業曾是陜西三大工業支柱產業之一,也是陜西外貿出口的第一大行業。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由于棉花、人力等綜合成本偏高,我國棉紗產品競爭優勢減弱,整個棉紡產業陷入困境,經濟效益大幅下滑,企業紛紛倒閉。“是什么幫助昌榮公司煥發生機,取得今天這樣的好局面?”王新華坦言,這離不開國家稅收政策的幫扶和國稅機關的傾情服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稅負對紡織企業成本的影響非常大。前些年,為了降低成本,減輕稅負,很多紡織企業減少棉花用量,增加化纖織物比例,開始大量生產低檔的化纖產品,陜西純棉、含棉產品生產規模大面積萎縮。“因為利用滌綸等化纖生產棉紗,原材料價格減半,還可以按17%的稅率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陜西昌榮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永生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12年。這一年,農產品進項稅額核定抵扣政策開始試點,農產品加工行業從中受惠頗豐。為幫助本省紡織行業走出低谷,陜西省國稅局深入調研,多次提交專題報告,全力爭取在紡織行業開展改革試點。2014年10月,在報經國家稅務總局同意后,陜西紡織行業率先試點實施農產品進項稅額核定抵扣政策,全省65戶棉紡織企業全面受益,購進棉花抵扣稅率由13%提高到17%,一舉解決了困擾紡織行業多年的“高征低扣”問題,該項政策成為促進全省紡織企業發展的一項重大利好。
“稅收政策的‘及時雨’,實實在在地減輕了企業負擔,讓企業有更多資金投入技改,以高質量、多元化的產品贏得市場。”宋永生說:“多年來,國稅局上門送政策、送服務,輔導我們正確申報享受固定資產進項抵扣政策,減輕企業增值稅負擔900余萬元,自去年至今,又幫助我們享受購進棉花進項稅額抵扣2708萬元,這讓我們更有信心采用新技術、研發新產品,讓企業永葆發展活力。”
陜西省國稅局的優質服務,不僅促進了企業轉型發展,更為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注入了活力。位于西安市東部的紡織城曾是中國西北的紡織工業重鎮,然而,隨著紡織行業的衰弱,該地區缺乏產業支撐,經濟稅收增長乏力,逐漸從主流退至邊緣,在很長一段時間,組成紡織城的“元素”一直是破舊的廠房、沉寂的街道、棚戶區和下崗工人。近年來,西安市以打造西安現代紡織產業園為突破口,開始實施紡織城綜合改造工程,引進更具競爭力的企業,重組再造大集團企業。如今,一個新型現代紡織產業園區正在這里崛起。陜西省國稅局加大服務力度,設立紡織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綠色通道”,為企業“一對一”宣傳輔導和培訓,引導幫助企業掌握申報和核算方法,從而盡快從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中獲益。
近年來,在國家稅收政策的扶持和國稅機關的傾情服務下,陜西紡織企業借助減稅效應實現了蛻變重生,產品也逐漸由低端走向高端。據統計,今年前10個月,陜西純棉產品生產量達到18.9萬噸,同比增長16.4%,棉混產品7.1萬噸,同比增長24.9%,而化纖紗產品的產量僅為2.2萬噸,同比減少9.1%。
陜西省國稅局局長牟信勇表示,該局將繼續發揮好稅收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強管理,優化服務,爭取將農產品進項稅額核定抵扣政策擴大至全省更多行業,助推陜西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