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的日子,俗稱“臘八節”,在佛教稱“法寶節”。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臘八節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傳統,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江南千年古鎮——震澤,亞麻面料夢想家與大家一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在寒冷的天氣分享一碗熱氣騰騰、營養可口的臘八粥,增福增壽,迎接新年好兆頭。
臘八由來
相傳,臘八粥來自印度天竺,釋迦牟尼曾在尼連禪河邊苦修6年,在他身體極度虛弱之際,一位牧女送給他乳糜(牛乳加飯),進食后他恢復了體力。后釋迦牟尼放棄了苦修,繼續靜思冥索,探究人生解脫之道,最終于35歲的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后中國佛教徒于成道日頌經并效法牧女獻乳糜的故事,取谷米及果實,煮粥供佛,定名“臘八粥”?! ?/p>
臘八粥
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歷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臘八粥也從最早的紅小豆經演變,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很多地方在這一天都要熬臘八粥。臘八粥以多種食物和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之意。無論是傳統臘八粥還是新式花樣粥,總之臘八喝食材多多的臘八粥,圖個好兆頭。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如今,臘八粥不僅是臘八節的美味,整個冬天作為主食食用都是比較好的食療佳品。不妨借用臘八節喝臘八粥的機會,好好保養保養腸胃,平時也可以作為養胃的食品食用。“過了臘八就是年。”今天,記得喝上一碗臘八粥,暖心暖胃準備過個好年!
其他食俗
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
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過了臘八就是年",從臘八開始,要掃房、祭灶、寫春聯、趕年集、買年畫、備年貨…直到除夕夜。今晚,一起喝粥"蒜蒜"羊年新年怎么過。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