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山東淄博的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采訪,心頭一直有個疑問:一家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紡織企業,研發、創新的動力從哪里來?
這是一家只有20多歲的企業,卻擁有從棉花育種、種植,到紡紗、漂染、織布、整理、制衣,再到雙線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生產的中高檔色織面料已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18%,每10件中高檔襯衣中就有2件用的是魯泰面料。公司董事長劉石禎說:“我們每個環節都有創新,每道工序都有專利。”
關于創新的動力,這位70多歲的魯泰創始人給了四個字的答案:責任、生存。
“過去出國,紡織市場上的好東西都是外國人的,我們的產品只有毛巾、擦腳布,我們干這個的都抬不起頭,總覺得有責任爭這口氣?,F在當然好了,我們的廣告牌和埃菲爾鐵塔站在一起。”劉石禎說,“具體到企業而言,不創新你沒辦法生存,我們現在可以生產300支的紗,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但現在不是你想不想的問題,不這么干、還像以前生產21支的,就沒市場了。”
市場無情,但也厚愛創新者
數據顯示,全國紡織行業3.7萬戶企業,平均利率4%左右。而魯泰的利潤率19%。2013年魯泰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0.2億元,出口創匯7.7億美元,利潤總額1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8%、10.31%、41.78%。
總經理劉子斌介紹,公司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5%左右。這使得其新產品訂單占總訂單的50%以上,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公司總銷售額的65%以上。
“控制成本不是增利的科學辦法。價格不是完全由成本決定的,而是談出來的,是市場需求和認可度決定的。”劉子斌認為,企業要用高質量的產品贏得市場,所以必須加強研發。
統計顯示,魯泰紡織近年來成功開發了600多項新技術、新產品,擁有授權專利122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5項,行業標準14項,其中多項為行業基礎性、關鍵性和前瞻性科學研究。
尤其是其在國際上率先成功開發的300英支紗線和超高支純棉面料的產業化生產技術,推動了國際紡織行業傳統紡紗裝備和技術的升級,該技術成果和其與東華大學合作開發的印染廢水大通量膜處理及回用技術同時榮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魯泰也因為多年的創新積累,獲得了第三屆中國工業大獎。
“我們搞創新,一定是圍繞產品開發和行業瓶頸去攻關,沒工夫玩虛的。”劉石禎說。
采訪中聽說的兩個故事,印證了他的觀點
一個是魯泰首創的“半缸染色”技術。都知道紡織企業是耗水大戶,也是水污染大戶,不管是前期用水還是后期治理,都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怎么降下來?魯泰研究人員通過攻關,打破了傳統全浸滿式的染色方法,改造染色設備、研究開發染色工藝參數等,在行業內率先成功開發了“半缸染色”技術,單這個技術,可實現節水36.6%,節電15%,節汽26.4%。據說魯泰剛上這套新設備時,當地自來水廠專門派人來查,看是不是偷水了。
還有一個是“無縫線襯衣”。魯泰打破了傳統用機針、縫紉線縫合衣片的觀念,在全球首次成功開發出具有抗皺、免燙功能的無縫線純棉襯衫。用新型高強環保黏合材料粘出來的衣服,接縫強力高于線縫強力,水洗100次不變形。該技術將過去制衣工序、設備種類大大縮減,對工人技能要求也低,經過進一步探索,有望推廣到夾克、西服等很多服裝類型的生產中,為全行業的技術升級、勞動效率提高提供了新的技術方向。
不僅僅是這些關鍵環節和核心產品,穿梭在公司的車間里,處處都能感到創新。比如穿筘,這是一項很費勞力的工種,但魯泰引進的自動穿筘機,不僅工作效率是人工的8.6倍,還保證了質量。
“創新的過程是艱難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困難,但一定要有決心和信心。”劉石禎說,“我希望通過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夠帶動中國紡織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