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域城市化進程中,實現產業與城市互動、產業與生態互融,形成良性的區域開發建設循環,是環翠區打造西城科技產業園遵循的重要法則。而威海魏橋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就是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的一個縮影。
李琳自2003年大學畢業后就在威海魏橋科技工業園工作,如今是工業園辦公室的一名文員。“這里不單單有我們上班的工廠,還有我們生活娛樂的地方。在這里,一切生活問題都能解決。”李琳告訴記者。
李琳說,她剛到魏橋工業園時,住在單身宿舍里。為豐富大家的業余生活,企業為他們開辟了圖書室、活動室等場所,并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2008年,李琳登記結婚,申請到一處80多平方米的職工公寓。在魏橋工業園工作的10多年間,李琳親身感受到生產生活的巨大變化,更有了歸屬感和責任感。
不僅讓員工生活得好,技術創新發展上,威海魏橋科技工業園也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促發展,全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作為西城科技產業園內的傳統制造業企業,魏橋工業園也面臨著資源消耗多、環境保護壓力大的問題。為此,魏橋人審時度勢、搶占先機,以科技創新引領傳統制造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并且把重點放在了再制造產業上。
在魏橋工業園第二生產區的高檔緊密紡紗項目,偌大的生產車間內一排排嶄新的機器兀自轉動著,只有幾個工人穿行其中來回巡視。這個于去年投產的項目,耗資4億元。
“這里引進的清梳聯合機、并條機、自動絡筒機等主要設備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每萬錠用工由原來的110人降至40人。”威海魏橋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艷紅的一席話,再一次證明創新是企業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魏橋科技工業園著力依靠技術創新,不斷抓好品質開發、質量提升和工藝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去年,公司采用最新的提花工藝成功織出《中國夢》和《中華哲學養生長卷》織錦,得到市場廣泛好評。
與此同時,威海魏橋依托與武漢大學共同建立的現代紡織技術工程中心,著重研發新型紡紗、新型面料等高附加值產品,目前最高紗支達到300支、坯布最高密度達1800根,保持了棉紡行業領先水平。
十余年來,魏橋人發揚“一步不落朝前奔、一招不讓往上拼”的魏橋精神,以科學投入不斷促規模、上水平、增效益。在加快轉型升級的同時,魏橋科技工業園又亮出了“降本、定員、節能”三柄利劍,大力實施內部挖潛,保持了企業平穩健康發展,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長速度。
秉承著“為國創業、為民造福”的理念,2014年,魏橋工業園將繼續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各種新型纖維,設計生產高性能的產品,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引導市場、占領市場,不斷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