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先行 技術為重
企業家“entrepreneur”一詞是從法語中借來的,其原意是指“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或組織者”。盡管現代商業對于該稱謂的定義有所變化,但是敢于冒險的天性始終是成就一名企業家的必備素質。被美國高盛集團稱為“理想的企業家”的劉修才,是上海凱賽生物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擁有博士學位。他在看準生物產業之后,毅然賣掉房子,創辦了公司。目前,他創辦的凱賽生物已經成為生物與新能源等高科技項目開發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物制造公司之一。 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其原料產業是生物產業的一個分支。凱賽生物研發出了生物尼龍56并實現產業化生產,劉修才看好其發展前景。記者就生物產業發展的有關問題專訪了這位企業家。 孤獨的冒險者 “剛進入工業生物這個行業的時候,我是孤獨的。”劉修才說。 劉修才的這份孤獨來自于當時很多人對于生物產業的市場機遇缺乏認同,融資困難。“資金不足就賣掉了自己的房子,靠太太養活全家。”劉修才抱定了信念,全身心投入到這個認定充滿機遇與廣闊前景的行業,開啟了冒險的征程。 能源問題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有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對于人口龐大、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而言尤為嚴重。即使石油資源豐富,其帶動經濟快速發展的代價是全球氣候變暖。因此,無論是從經濟、能源還是環境角度而言,盡快利用工業生物技術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綠色經濟,都成為了發展中勢不可擋的趨勢和潮流。劉修才說,進入工業生物這一行,他也受到了生物制藥的啟發。 其實,中國在世界工業生物領域并不落后。劉修才甚至認為中國在這一行業是有優勢的。他說:“由于全世界都是剛剛起步,我認為中國在這方面有領先的可能。中國傳統發酵行業非常發達,傳統發酵行業加上現代生物技術就構成現代工業生物基礎。” 冒險總是充滿波折。進入用生物方法制取化工產品的領域后,劉修才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困難主要在于,生物法制醫藥和食品沒有毒性就好,而生物法替代石油化工制取聚合物的純度要求比較難以把握:純度低導致后道工序不能使用,純度高又使成本居高不下。 困難之大是無法想象的,劉修才用“無知者無畏”來表明進入該領域的心態,又在回過頭審視這一歷程時說,“如果當時知道有這么困難,我們就不會進入。”慶幸的是,經過長期的技術研發與應用嘗試,凱賽生物突破了這一瓶頸。“目前,我們用生物法生產的聚合物能直接替代化工產品。后道加工使用相樣的工藝也能進行生產。最重要的是,我們很好地控制了成本。”成功解決問題后就成為了專家。劉修才說,“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 在行業受到重視,成就受到矚目后,凱賽生物已經獲得了包括高盛和摩根斯丹利在內的國際一流投行的投資。劉修才在在總結融資的經驗時說,之所以受到這些投行的信任很大原因在于實事求是的態度。“說出困難所在,不許諾成果。”凱賽生物的企業價值觀念映射出劉修才踏實的創業心態與歷程。 大手筆支持研發 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家艾伯特·赫希曼說,真正的企業家其實是擅長合作的。劉修才邀請張啟先教授和保羅·卡斯維爾先生一同創業也表明,他在突破孤獨的前行路上,不只在資金方面有規劃。 張教授原來是中國科學院的資深專家,參與過國家許多重大科技規劃的研究制定。保羅來自美國,曾在全球最大的生物化工企業ADM擔任副總裁,諳熟工業流程和生產管理。 兩位重量級人物各有所長,企業內部分工明確。兩位的加盟也印證著劉修才做企業的理念——“做一流企業要有一流的優秀人才。” 這句話一方面表現出人才對于企業強大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業中部分企業在做強方面的軟肋。尤其在工業生物領域,高科技的行業特征,使得企業必須花大本錢做好人才引進、技術研發這一關。 在技術研發方面,劉修才認為,企業是行業主體。“逐利的動力使得企業清楚下游市場所在,能真正根據市場需求動向進行研發與生產。” 國內的生物企業普遍沒有國外知名企業的雄厚實力,在全球行業整體競爭中處于劣勢。占領技術制高點的雄心壯志顯然離不了國家政策、資金的支持。劉修才說,國家在這方面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要有一個機制,要鼓勵那些真正做產業的企業,而不能把企業引導向只依靠國家經費上。 認清企業逐利的本質還在于,企業是不愿意與人分享先進技術的,因此自主研發就顯得格外重要。“盡管科研有風險,在投資時企業都會理性衡量利弊。但是,如果企業都不研發,都在等別人研發,整個行業就又少了領先的機會。研發雖然有風險,但是成功之后對于企業的成長會形成良性循環。”劉修才以凱賽生物在工業生物業內的領先地位為例,認為科研成功可以使企業有獨霸行業的機會,擁有定價權。 企業不愿意與人分享技術還在于需要保護知識產權。“中國人能做世界上一流的東西,也可以創造一個行業。但如果缺少知識產權保護,所有的企業家沒有人愿意投更多的錢。”劉修才說,“而且,技術專利得不到保護,國外企業也不敢把技術拿到中國,中國也少了借鑒的機會。”他呼吁政府與行業注重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保護國內的,而且要保護國外的。” 希望行業早做大 中國工業化相比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是落后的,但是生物技術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還處于起步階段。作為行業的先行者,凱賽生物已經在生物丁醇等方面作出了突破和貢獻。“我們都著急于行業進程,希望行業規模能夠快點做起來。”劉修才說。 然而,目前有人認為,生物產業的做大面臨兩個問題的挑戰:一是生物產業與糧爭地的問題,另一個是利用生物材質加工時污染環境的問題。而在劉修才看來,這兩個問題如果加以理性思考,科學計算,都會不解自破。 劉修才說,生物資源是人類寶貴的資源。從長遠看,開發生物資源是大勢所趨。他認為國家現在用很少一部分糧食去開發生物技術,做技術儲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對于被扣的污染“帽子”,他也在科學計算的上基礎上認為,從總體消耗和排放來看,生物產業比石化產業更加綠色和低碳。 “觀念不糾正,行業推廣將非常困難。”劉修才認為行業做大要強調科學的精神與方法。 對于生物產業的發展思路,劉修才的想法是,梳理傳統行業的產業鏈,研究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傳統工藝,發掘出可替代的潛在產品。通過直接替代、類似替代、途徑替代等途徑,找到生物法產品的機會所在。 劉修才看好生物基化學纖維的發展。他通過研究發現,國內尼龍66因原材料已二腈受到國外限制,發展較慢,而生物尼龍56在性能上完全可以替代尼龍66。目前,凱賽生物在紡織領域已經開始開疆擴土,在山東投產了生物尼龍56。產能設計20萬噸,目前先行投產4萬噸。“我們認為,工業生物在紡織材料這塊的發展前景比較好,尤其在中國的市場很大。”劉修才表示,他們在看好該產品的市場同時,正在尋找尼龍56應用方面的合作伙伴。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