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華茂:戰略引領 協同管理 努力打造百年華茂
安徽華茂集團(以下簡稱:華茂集團或公司)是一個有著50多年歷史的國有控股企業,現發展為3個工業園和正在建設的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集紡織、印染、織染、服裝、典當拍賣、金融投資等多元經營為一體,現有54萬枚紗錠、1054臺無梭織機和服裝生產線。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為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850)。迄今,公司已連續39年保持盈利,并成為“中國棉紡織精品生產基地”。2011年,公司總資產達7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45.5億元,利稅總額6.4億元,利潤總額4.85億元,進出口總額1.2億美元。 最近,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權威報告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2012中國企業品牌競爭力指數報告”發布,華茂集團在“中國紡織行業企業品牌競爭力指數排名”中,力拔頭籌。 華茂集團年產高檔紗線5.5萬噸、高檔坯布面料6000—8000余萬米。產品遠銷日本、意大利、德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高端市場,與國內外眾多品牌相配套。通過不斷加大新型纖維紡紗工藝研究,利用非棉天然纖維和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等多種新型纖維開發新產品,并與后道色織、針織相配套,以滿足高檔面料產品開發的需求。 公司各項技術指標均處在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領先水平,標志著棉紡企業技術的“三無一精”水平,華茂集團無結紗比重達100%(國家棉紡織“十二五”末全國平均水平達到85%,下同),無梭化率100%(全國平均水平達到85%),無卷化率50%(全國平均水平達到65%),精梳紗比重占75%以上(全國平均水平達到31%)。如圖所示
50多年來,華茂集團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持續發展壯大,經歷了無數次風風雨雨的考驗,始終勝券在握,直至發展成為全國紡織行業“排頭兵企業”。這些年來,公司贏得了一系列榮譽:2006、2007年,企業生產的“乘風”牌精梳紗線和“銀波”牌高支高密純棉坯布,分別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公司曾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紡織技術創新企業”、“2010全國紡織勞動關系和諧企業”,2008年躋身首批全國“紡織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行列,并獲得全國紡織工業“科學技術貢獻獎”、“科學技術一等獎”,連續兩年榮獲“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影響力傳媒大獎?最具戰略影響力上市公司”稱號,2010年被工信部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兩化融合示范企業”稱號。 華茂集團在全國同行業首先通過IS09001-2000版質量體系認證之后,又順利通過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BSCI社會責任體系認證和Oeko-Tex100國際生態紡織品認證等,實現了華茂集團管理的國際化、標準化和規范化。 事實證明,華茂集團能夠長盛不衰,不僅得益于以董事長詹靈芝為班長的過硬管理團隊,得益于良好的經營理念、核心技術和嚴格管理,而且得益于企業長期以來形成的“華茂發展模式”。在行業內,人們提起華茂集團都贊譽其產品質量好、效益好,是一個“質量、效益型”企業。 華茂集團始終秉承“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對員工負責、對股東負責”的企業宗旨,以振興民族紡織業為己任,提出了“以人為本,造福社會”的價值觀,并將“科技華茂、國際華茂、百年華茂”作為企業的美好愿景,從而抓住機遇,不斷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成本創新,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在產業升級中不斷實現新的飛躍,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p> 一、制定戰略管理的由來及其內核 5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華茂集團始終堅持抓質量不放松,有效的夯實了公司發展的基礎,穩定了質量,提升了品質,走出了一條精品發展道路。尤其是進入2008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在這樣的環境中,再好的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因為無論你有好的產品還是好的質量,市場均無法接受,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沖擊著企業的效益。正如全國勞動模范、公司董事長詹靈芝所作的精辟分析:以前,企業管理是被管理者畏懼管理者的權威游戲,但這種游戲只能是在經濟落后、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供不應求情況下的一種玩法。如今,從計劃經濟轉向了相對成熟的市場經濟,人們的觀念、環境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市場也從狹小的省份、國內已經擴張到了全球化。特別近些年國內紡織產能的迅猛擴張,使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極大改變,公司的發展也從經營策略式向戰略經營式轉變,從單一的經營轉向多元經營,新的市場環境迫使企業管理必須由權威管理轉變為尊重員工,激勵員工,以員工與企業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為出發點,以自主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自主分配為核心,不斷推動民主管理。 面對市場的瞬息萬變和形勢的復雜多變,華茂集團依托精細化管理,對戰略發展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并經過縝密思考和反復調研,最終提出了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規劃。為使規劃制定得更科學、更合理、更切合企業的實際,公司邀請我國知名高校為企業研究制定規劃,以此來引領企業內部的運營,實施精細化管理,著眼于謀劃企業的整體發展和長遠發展?! ?/p> 戰略管理內核 1、總體戰略思想及戰略選擇。 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矢志不渝地進行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完善產業價值鏈,加大產業升級力度,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打造全產業鏈低碳經營模式,努力把資源變為資產,將資產變成資本,全面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 發展戰略: 以產權為紐帶,打造紡織主業價值鏈;以金融為平臺,打造資本運作價值鏈;以新材料新纖維為起步,打造高新技術應用價值鏈;以品牌、技術等無形資產為資源,積極探索企業輕資產經營。即“三加一”發展模式?!?/p>
企業使命:做中國紡織行業的領跑者 企業愿景:科技華茂、國際華茂、百年華茂 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造福社會 企業精神:團結、務實、創新、超越 企業作風:嚴謹作風、齊心協力、勤奮工作、謙虛好學 2、總體戰略目標。 到2015年實現年銷售收入80-100億元。 3、總體戰略重點。 2012-2013年,以科技引領,人才戰略和協同創新為重點,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以產業鏈延伸及協同創新為核心,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調整,構建營銷網絡,提高產品附加值;強力實施人才戰略,內引外聯,加強人員培訓和引進,整合、提升人力資源;理順體制、機制和管理流程,導入品牌管理,強化管理和創新,建立長效機制。 2014-2015年,以品牌引領、價值提升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價值鏈,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完善營銷網絡,鑄造華茂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和國際化程度;全面提升公司和員工價值,和諧發展;強化內控管理和精細化管理,確保整個產業鏈條通暢;實現公司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高效運行,保持企業穩定、快速和可持續發展。 二、精心實施戰略管理 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逐漸處于一種特別龐大的、復雜的、變化頻繁的和難以預料的環境中,時刻面臨著生死攸關的挑戰。而此時企業如果仍靠計劃、經驗和主觀臆斷來進行決策,很難保證生存和發展。所以必須實施戰略管理,才能求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為了實現企業的持續生存和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和優化企業經營結構,著力提高企業綜合素質,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抵御各種風險和認清自身的優劣勢,公司在構建的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方案及措施中,提出了組織創新及企業文化發展戰略、人力資源戰略、品牌戰略、市場營銷戰略、原料戰略、生產運作及研發戰略、財務及資本運營戰略等企業戰略管理,進而在同行業中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1、做強主業,完善延伸產業鏈。 作為一個棉紡織企業,華茂集團長期堅持立足主業、抓好主業,做精做優主業。同時,打破傳統的理念,以建設安徽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為契機,吸引國內外知名的企業入園合作發展,把現有的54萬紗錠做出特色,紡精品紗、織精品布。華茂織染公司、德生印染公司和意大利佰斯特合作項目的投產并興建,一舉改變了華茂集團紡白紗、織白布的歷史?,F在,華茂產業鏈已延伸到色織,印染。投資新疆利華棉業,建立了自己的棉花基地,確保了公司優質棉花資源的供給;與德國品牌服裝公司合資建立了時服公司和服裝公司;千方百計延伸完善紡織主業價值鏈,把紡織主業做得更好。公司在燒毛絲光、典當拍賣、金融證券投資等多元投資,都是為了支撐主業、反哺主業,實現主業利潤的最大化,使企業更有競爭力。 2、科技先導,拓寬國際視野。 華茂集團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眼光不局限于國內市場,而是主動捕捉國際市場信息,積極與國際知名公司“聯姻”,借助其先進的技術,合作興建企業。特別是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的興建,進一步拓寬了國際視野。工業城建成后,將由染整、色織、針織、紡紗、服裝、新型纖維加工、產業紡織品區及創業園等組成,形成產學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從纖維到面料及服裝設計制造等各環節協同創新的科技服務體系。本著科技先導、全球視野、產業協同、品牌引領、龍頭帶動、生態和諧的發展理念,利用華茂集團的品牌影響力,吸引國際國內高端設計、研發、制造能力向工業城轉移和集聚,推動原料、紡紗、織造、染整、服裝、產業用紡織品協同發展,讓華茂集團更快、更強的走向世界。 3、利用品牌效應,建設好工業城。 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一期2851畝規劃用地當中的1000畝已經布局完成,幾家高檔次、高素質、高環保、高附加值的“門當戶對”企業已入駐。到2015年,工業城(一期)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工業產值80—100億元,利稅20億元,勞動生產率達到30萬元/人年。
作為帶動安徽省紡織工業發展和安慶市建設千億輕紡基地龍頭的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自啟動建設以來,得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安徽省委省政府、安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并列為安徽省重點產業項目和全國9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之一。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王天凱會長和聯合會領導就華茂工業城建設也都分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具體的指導意見,并參加了工業城的開工奠基。安慶市政府為充分發揮華茂集團在國際國內的品牌效應,集聚紡織產業,著力打造設計、生產、營銷、品牌運作的完整產業鏈,帶動全市紡織產業發展,形成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紡織產業基地和先進制造基地提供了政策及環境支持。 華茂集團在建設工業城上始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工作的主抓手,促在談項目早日簽約、簽約項目早日開工、開工項目早日投產、投產項目早日增效,不斷推進工業城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工業城自開工建設以來,得到省、市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心,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親臨現場督查、主持召開現場協調會,有力地推進了工業城的建設。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直各部門的傾力支持下,華茂集團與各方面密切配合、精誠合作,著力破解土地、資金等瓶頸制約,堅持一手抓基礎設施完善,一手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業城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污水處理廠、蒸汽管廊、排污管網等一批基礎建設工程竣工運營,11萬伏變電所進入項目征遷和施工設計階段,工業城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形象大幅提升。首批入城的德生印染項目已經投產、華茂色織項目基本建成試生產,特別是2012年11月28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意大利總理府見證了華茂與意大利佰斯特公司合資的安慶華茂佰斯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簽約。這些重大項目簽約落戶、快速推進,使工業城產業集聚效應和建設成果加速顯現。 4、注重細節,扎實開展6S管理活動。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精”。天下的難事都是從精準要求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效益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由細節決定。而任何一個管理上的細節失誤,就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被動或經濟損失。其實在現實中,細節同樣以各種方式影響我們的工作質量。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蝴蝶效應”。此效應說明,事物的發展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和細節的極小偏差的不精準,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谶@樣的認識,公司著手建立了精細化的運作機制,完善精細化的管理制度,實施精細化的職能管理。按照精心、精細、精品的要求去做好各項管理工作,細化目標、責任,關注細節,精耕細作,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 根據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公司把注重細節貫穿于6S管理之中,并結合企業自身特點量身打造6S特色管理模式,用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6S管理內容,規范生產現場管理、責任區管理、生產環境等等,每周6S管理小組對各分廠(公司)、部門進行檢查考核。6S管理是企業現場各項管理的基礎工作,對全面提升企業基礎管理水平,提升全體員工的素養,提升企業的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5、“兩化”融合,著力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提升產品價值的重要手段,促進了工業產品的智能化和低能耗,為傳統產業向綠色產業邁進提供了廣闊的增值空間。華茂集團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從1999年至今,公司不斷引進國際先進設備,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推動信息化,加強“兩化融合”,全面打造數字化紡織企業。先后與東南大學合作開發《華茂信息化工程》(即MIS系統),建成了一個ERP框架下的管理信息系統。2004年,公司與東南大學再度攜手對原有MIS系統進行升級,聯合開發了“華茂生產智能調度及工藝設計CAD系統”。公司通過信息戰略規劃,著手建立信息系統平臺,并實現遠程實時控制管理和會議即時同步,對遠在新疆、云南、湖南的分公司實現了遠程網上系統管理。 目前,華茂集團基本上實現了財務網絡集中核算、人力資源信息科學調配、物資設備網上采購、生產數據實時分析、計算機輔助配棉、工藝設計生產調度智能化、重要業務流程網上審批等等。整個網絡已覆蓋了集團公司,其中敷設光纜近10公里,建立了安全規范的計算機機房,各種網絡服務器12臺,各層交換機100多臺,華茂上網計算機超過500余臺。公司將企業信息化定位于全局發展的戰略高度,在基礎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幾年來,公司累計對信息化建設投入達數千萬元,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得到了顯著提升。華茂集團先后被認定為“安徽省制造業信息化集成示范企業”、安徽省“數字化”先進企業、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2012年)。 6、構造輕資產經營,放大資本效益。 按照公司3+1的發展戰略和董事長的要求,銷售要借助華茂品牌的影響力,少投入多產出,通過委托加工和貿易的方式,努力構造輕資產經營,放大資本效益。銷售業務進行分權化管理,權責明確,著力構建一個互補又富有彈性的銷售組織架構。 如今惡劣的市場環境和復雜多樣的市場需求,已經不再允許企業有單一的購買行為。為賣而買,切切實實為訂單服務。華茂經營計劃處和進出口公司是這一創新理念的忠實實踐者。
2012年進出口公司進口棉花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1.03%。PIMA棉,澳棉,SJV棉,有機棉的進口供應,大大滿足了市場高檔漂白紗和環保概念的需求,為銷售接單提供了強有力的原料保障。今年國內外棉花市場風起云涌,變化莫測,國內外棉價出現有史以來最大的落差。為了爭取經濟效益,加大加工貿易力度,并做好核銷棉花工作,穩定了出口訂單銷售。 正因為有了企業內和企業外兩條供應鏈的支持做基礎,營銷業務初步形成良好穩固的上下游關系,一些知名企業成為華茂穩定的外部資源供應鏈和產業鏈延伸中的無形資產,到目前為止,國內八個辦事處覆蓋中國東南沿海城市,中高檔市場的集散地,呈現扇面結構。境外設有香港辦事處、國外設有意大利辦事處。每個辦事處設立相應的客戶經理為客戶提供專門服務,通過提升服務價值來培養忠誠的顧客市場。 7、注重人才管理,為打造科技華茂儲備人才。 長期以來,華茂集團堅持不間斷、多渠道、全方位地抓好員工教育培訓工作。領導的重視、資金的保障,使員工教育培訓的內涵不斷延伸,辦學的路子在不斷拓寬。每年公司都要舉辦各類學習培訓班,進行全員輪訓。特別是近幾年,公司的教育培訓工作進入了高潮期,無論是高管還是中層管理人員,或是普通員工還是技術骨干都要分批、分層次地進行輪訓和繼續教育,以適應企業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的需要。據統計,華茂集團每年用于職教的投入多達480余萬元。 ?、僬堖M來,“借腦”辦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華茂集團先后與東華大學現代遠程教育、安徽財經大學、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聯合辦班,建立人才定向培養機制,進行人才培養的戰略合作。這為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員工的成才,提升員工職業生涯搭建了重要的平臺。2003年以來,參加現代遠程教育學習的員工已有147人獲得了國家認可的本科和大專學歷。20位員工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獲得了東華大學現代遠程教育學院頒發的學士學位,培養畢業的中專生達78名。目前,還有66名員工正在接受本科及??平逃?/p> ?、?ldquo;本土化”培訓,紅紅火火。公司每年都要舉辦值班長(工段長)、班組長、設備維修工、后備大班級管理人員培訓班、總操作檢查員及機械制圖等9個班。2012年,企業就有4000多人次參加了各類培訓,培訓率占員工總數的50%以上。從2011年起,作為員工福利,公司規定,常日班員工每年帶薪脫產學習三天。當年有1000多名常日班員工參加培訓。經過培訓,公司培養了一大批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技工人才,使人才得到儲備,優化配置了人力資源。員工們動手解決生產、技術、質量等難點、疑點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參加學習培訓的員工,有的還走上了值班長、工段長或分廠廠長領導崗位。公司每兩年還對專業技術工人和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職稱評定,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給予不同級別的聘任,在任期內按月發放津貼。目前,華茂集團已有802位員工評聘上了工程、經濟、財會、統計等崗位的專業技術職務,472位員工被聘為初級技師、二級技師及高級技工。 ?、叟e辦各種競賽,提升員工技能。公司每年通過舉辦設備及運作操作運動會,培養、發現技術尖子,對技術水平突出的員工進行物質和精神激勵。同時,開展以分廠為主導,以技術人員為主體的技術小改小革活動,鼓勵他們立足崗位,貼近實際,創新操作手法,優化工藝流程,不斷對設備性能進行改良探索,積極對進口設備國產配件替代的可行性進行研究。2012年前三季度,各部門申報小改小革項目就達88項,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為公司節省了大量的資金。 通過營造創新氛圍、優化創新平臺,有效提高了人才利用效率,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工程技術人才為骨干、青年技術人員為基礎、大批技術能手為補充,年齡結構合理、知識層次互補的“金字塔型”的人才結構。 8、推行民主管理,強化班組建設 華茂集團將自主管理,強化班組建設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班組是企業的“細胞”,是企業一切工作的最終落腳點,華茂集團十分重視抓好班組建設工作,注重動態管理,堅持日有活動,月有主題,季有亮點,年有提升,不斷拉高建設班組標桿。2011年,公司制定了以圍繞生產、經營和優質高產低耗為目標的《2011—2015年班組建設綱要》,將班組建設工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綱要以“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員工,激勵員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堅持以員工與企業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為出發點,以提升員工技能、提高員工對企業忠誠度為重點,以組織員工參加各類學習、攻關、創新、勞動競賽以及文體等活動為載體,不斷強化企業的造血功能,使企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人力資源的保障”為指導思想,努力打造并形成以普通班組、合格班組、優秀班組、標桿班組、命名班組為構架的班組建設“塔型”體系。
按照《綱要》的要求,華茂集團積極組織開展“學習型班組”、“工人先鋒號”、“優秀班組”、“標桿班組”和“命名班組”等競賽活動,使一大批“自檢員工”、“星級員工”、“星級師傅”脫穎而出,極大地提升了班組的凝聚力、執行力和創新力。并在工程技術人員中設立國家級、省級、市級和公司課題攻關組,對攻關成果給予重獎。目前,公司共評選出150多個優秀班組,占班組總數的10%以上。評選出的“命名班組”、“標桿班組”,對企業各方面的工作起到了引領和示范作用,也進一步推動了員工自主管理和班組建設的扎實開展,不斷提高了班組執行力、創新力和凝聚力。 三、戰略管理取得的成效 通過長期的努力,華茂集團取得了令同行羨慕的業績,并在行業中成為了贏家。但是,能不能贏在全球呢?面對這個重要課題,公司通過實施戰略管理,堅持戰略引領,精細管理,協同管理,精細化運作,向管理要效益,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資本創新,追求投資價值最大化。 如何提升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價值?從企業發展的實際來看,顯得尤為重要。資本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它的“溢價”特質,而要提升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不僅僅是看企業的規模,關鍵在于企業規模的價值。保持價值的穩定提高,是衡量現代企業發展的標志。那種有規模,沒有價值獲得發展的模式,最終會萎縮,甚至消亡。華茂集團實行資本創新經驗表明,資本運營的目標,既要不斷追求產業資本的價值,又要不斷追求投資的價值最大化,規避資本經營的風險,從而實現企業長久的發展目標。 2009年,華茂集團將部分國有股通過掛牌轉讓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引進了戰略投資者?,F在公司的資本結構由原來的100%國有變為國有占51%,戰略投資者占39%,員工占10%,形成了公司發展與員工激勵的長效機制。通過優化產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提升了公司市場化運作能力。目前,公司確立了實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互為發展、互為支撐的經營格局,這種資本結構有利于化解經營風險和企業長期穩健發展,具有華茂特色。
在資本運作上,華茂集團不斷開發新的金融工具,如買方信貸,定單保理,套期保值,打捆保險等都進行了有效探索,努力放大資本效應,不斷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保證。首先,認真研究分析市場,適時調整投資策略,穩步推進PE投資。2009年底成立的安徽華茂產業投資公司,目前已累計投資10多個項目,投資總額1億多,主要涉及TMT、科技農業、生物醫藥、教育軟件、先進制造等項目。其次,創新投資思路,整合企業資源,力求金融資產收益最大化。大膽提出依托現有股東的優勢,參與廣發證券的定向增發,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取得增發的股權,并成功和工行、建行簽訂了股票收益權信托計劃,籌集到所需資金。2011年,企業利用廣發證券“T+O”的方式,增利1個多億。 從華茂集團涉足資本市場以來,成功的資本運營成效,在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兩翼下收獲了豐富的市場經驗,令全國同行業刮目相看。安徽華茂股份公司自1998年上市到持有廣發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和徽商銀行的股權,已有十幾年,獲得良好投資回報,成為支撐企業主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以成功的金融投資支撐產業資本的發展。 ?。?)技術創新,發揮技術引領作用。 創新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是再創優勢的源泉。近幾年來,華茂集團提出向技術要成本、要效益的新思路。圍繞優化產品結構,推進企業持續開展技術創新。領先的紗線和坯布生產加工技術,提升了行業的創新水平,增強了企業的競爭能力。近三年開發的3000多只新產品中,大多數技術含量高、生產難度大,新產品產值率達45%以上。有7個產品系列分別獲得全國紡織新產品開發“優秀創新獎”、“優秀設計獎”和色織產品“創意設計”獎。 公司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嵌入式復合紡紗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棉紡嵌入式紡紗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課題,代表了中國棉紡織行業先進的技術水平。特別是2011年6月,公司采用國產棉花,成功開發出當今世界最細棉紗--Ne600紗線及面料,標志著華茂集團技術水平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圍繞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公司制定了《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技術創新發展綱要》,通過加大科技投入,依托企業國家級技術中心,取得了一批創新成果。在服裝設計、面料研發、紗線生產、節能減排等方面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近三年來,企業已獲得國家授權專利32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7項。2010年又申請受理專利12項(其中受理發明專利7項);主持、參加國家及行業標準制訂15項;近三年來,企業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項,其中一等獎1項,創新成果顯著。 目前,公司的棉紗主要質量達標達到了烏斯特2007公報5%—25%,坯布“四分制”下機一等品率達85%的國際先進水平,大大領先于國內同行業水平,技術創新的成效正不斷轉化為先進的生產力。據海關統計,2011年在全國同類產品出口中,華茂集團出口紗線和面料價格均高于國內同類產品平均單價的50%以上。 ?。?)管理創新,在競爭中體現活力。 競爭永遠是激發企業管理變革的活力和動力,也是企業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環節。我們認為,實施戰略管理是精細化管理的升華。在管理過程中,十分注重精細化管理理念,要求管理人員增強執行力,員工增強自主意識,全員實現管理過程的“無縫對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堅決杜絕“無效管理”。在勞動用工、收入分配、人力資源管理和管理機制等制度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在勞動用工上,實行市場化、法制化管理,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向國內外先進企業的用工水平看齊,基本實現了“工作滿負荷,崗位兼并代”;在收入分配上,實行考核、承包、獎勵等多種形式,將員工的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績效、生產效率及企業效益緊密相連,易崗易薪,注重公平,努力形成了較為科學和完善的員工考評和分配激勵機制;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積極推進人本工程管理與建設。企業制定了“人本工程規劃”,堅持引入競爭機制,各級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所需人員一律實行公開招聘,擇優錄用;在管理機制上,體現差異化競爭策略。多年來,公司把創新管理的重點始終放在優化成本的管理上,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目標利潤考核體系。從原料物料的采購到投入,從生產工藝到品種質量,從產品接單到市場銷售,分解為300多個指標,通過關聯考核、交叉考核、捆綁考核等多種形式,形成責任到人,量化到人,考核到人的三位一體激勵約束機制,把目標成本滲透到管理的全過程,使公司的投入與產出一直處在受控狀態。 (4)質量創新,實現精品效應追求卓越質量。 華茂集團始終不渝地堅持“以質量為中心”的經營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目標,走精品之路,實施嚴格管理和技術創新,追求卓越質量,創華茂品牌,實現精品效應。早在1985年,企業就總結出了質量管理的“五要素”,即抓指標質量、抓實物質量、抓長期穩定的質量、抓包裝和運輸質量、抓售后服務質量,包括合同的履行、用戶意見的落實、特殊要求的滿足等,并實行嚴格的“質量否決權”。努力把精品意識深深地融入到每個員工的心里。力求在質量保證體系上做到“嚴”、在質量考核上堅持“緊”、在質量水平上追求“穩”、在質量服務上體現“精”。1992年,企業通過了“質量考核獎懲條例實施細則”,使質量工作真正走上了依規管理的軌道。并在行業內率先提出了“用戶標準”的口號,把國家標準定為企業質量考核的起點線,先后修訂和加嚴質量標準330余項次,特別是對主要質量指標增加了下線值考核。 華茂集團先后投資14億多元,實施“精品緊密紡技術改造項目”、“高檔服裝生產線”、“高檔服裝面料生產線技改項目”、“高級醫用無紡布技改項目”、“年產6000萬米高檔色織染整面料生產線”等項目,這些項目均屬當今國際一流水平,投資省、起點高、技術引領性較強,產業升級顯著,為企業創品牌、實現精品效應“給力”。 ?。?)承擔社會責任,努力打造和諧企業。 實現中央提出的共建共享要求,就是要千方百計為員工做好事、辦實事、謀福祉,這是華茂集團領導班子多年來所達成的共識。從2007年至今,公司將“共建共享”列入每年的方針目標,每年都要投入一千多萬元,為廣大員工做好事、辦實事。相繼建立了“三大基金”,為員工特別是特困員工提供救助,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為全體員工免費提供工作餐,免費為夜班員工發放牛奶補充營養,保障員工的身心健康;每兩年拿出20余萬元對女工進行婦科病普查普治,至今已堅持了17次。每兩年進行一次40歲以上女工和50歲以上男工的身體常規體檢,確保廣大員工的身體健康;興建員工保障性住房,加快民生工程,讓員工居者有其屋;高溫季節,公司黨政工領導及時把清涼送到生產一線員工手中。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企業的關懷、組織的溫暖。同時,在分配上還注重向技術和管理崗位傾斜、向運轉一線工人傾斜、向工作量大的崗位傾斜,注重各類員工的切身利益。實現共建共享,既提升了員工的幸福指數,促進企業的和諧穩定,又調動了廣大員工的生產積極性。 華茂集團在發展中還十分注重企業文化建設,不僅滿足員工的物質需求,而且還不斷滿足員工日益增長、多樣的文化需求,這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具體體現。公司先后在各個工業園區都建有員工圖書館、活動室,添置員工活動器材,定期組織員工開展歌詠比賽、文藝匯演、趣味運動會、各類球賽、棋類比賽和書法比賽、征文大賽,以及“我愛我家才藝大賽”、女工才藝展示等各類文體活動。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廣大員工增進了交流,開闊了視野,陶冶了道德情操。追求美、創造美,已經逐漸成為廣大員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成為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 華茂集團的發展宗旨是“關愛員工,造福社會”。因此,公司在千方百計為員工做好事、辦實事、謀福祉的同時,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努力實現企業、社會、員工的和諧發展。積極參與扶貧助學、抗擊非典、支援災區等社會公益活動,至今先后捐款近千萬元用于社會公益活動,還為岳西縣石關鄉建立了“希望小學”,更好的促進了貧困山區的發展。通過企業的快速發展,解決了安慶市人員就業問題。公司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褒獎。 紡織產業作為民生產業,是“衣食住行”中的首善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作為努力打造“百年華茂”的企業,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華茂集團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在不斷加快企業發展,延伸紡織產業鏈的同時,非常注重污水處理等環?;A設施建設,今年在工業城內新建了一座污水處理廠。 正是憑借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心,華茂集團跨越了紡織企業作為傳統污染企業在發展上的障礙,順應了國家有關部門節能減排的總體要求,從根本上解決了困擾企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各項產品單耗指標也處于國內同類企業較好水平,完成節能量23385噸標準煤,實現了與省、市政府簽署的到2010年底節約7330噸標準煤的承諾,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為國家節能減排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p> “十二五”發展方向 “十二五”期間,華茂集團憑借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地方政策的東風,加快實施轉型發展的步伐,努力實施以產權為紐帶,打造紡織主業價值鏈;以金融為平臺,打造資本運作價值鏈;以新材料新纖維為起步,打造高新技術應用價值鏈;以品牌、技術等無形資產為資源,積極探索企業輕資產經營。同時,以“盤活存量、放大增量”的思路,繼續深化改革,圍繞資源、資本、資產有效配置,在放大效應上作文章;在建設華茂國際紡織工業城中,發揮工業城“創新孵化器”的功能,以著力打造大紡織、創世界品牌,打造綠色紡織,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為推進中國由紡織大國邁向紡織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力求把華茂集團打造成為“科技華茂、國際華茂、百年華茂”。 2011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來華茂集團視察,當看到華茂集團利用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開發生產出的600s純棉特細精梳紗,稱贊道:“真是了不起,華茂不愧為中國棉紡織行業的NO.1!” 【專家點評】 “十二五”以來,在建設紡織強國戰略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創新體系的構建,努力提高企業自身創新能力,保持持續競爭優勢,日益成為廣大企業的共識。實踐證明,開展管理創新對于推動企業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升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長期以來堅持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完善產業價值鏈,加大產業升級力度,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打造全產業鏈的低碳經營模式,有效的推動了集團公司的快速發展。公司開展的一系列持續不斷的管理創新舉措,正是適應了現代企業創新發展的大趨勢,通過戰略引領,協同創新,實現了連續38年保持盈利的良好業績,樹立了我國棉紡織行業里的一面旗幟。公司在管理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值得在行業中大力推廣。 實施戰略引領、價值提升,構筑發展宏圖。公司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的大好機遇,與西安工程大學合作制定了《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確立了“科技華茂、國際華茂、百年華茂”戰略理念和使命,構筑了“以產權為紐帶,打造紡織價值鏈;以金融為平臺,打造資本價值鏈;以新纖維、新材料為起步,打造高新技術應用價值鏈;以品牌、技術等無形資產為資源,積極探索企業輕資產經營”的“三加一”發展戰略;通過四大創新(資本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兩化”融合創新)實現科技與經濟、科技與管理的更有效結合。通過創新金融投資模式,有力地帶動了產業資本的不斷增值,尤其在PE投資上獲得的巨大成功,令國內同行業刮目相看,有效的反哺了實體經濟。在技術創新方面,提出了依靠企業國家級技術中心,推進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思路。公司開發出的Ne600紗線及面料,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代表了中國棉紡織行業先進的技術水平,通過技術創新,獲得了顯著的創新成果。在“兩化”建設中,通過深度融合,促進了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幾年來,公司累計對信息化建設投入達數千萬元,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得到了顯著提升。目前,投資逾千萬元的全覆蓋ERP信息系統平臺正在開發建設之中,該系統的建成,對于實現遠程實時控制國內各地的分公司,乃至未來管控國外分公司的經營活動,具有劃時代意義?;诠疽孕畔⒒瘞庸I化的準確定位,這一戰略舉措有力的推動了公司生產方式由傳統制造向柔性智能化生產的轉變。 致力協同創新,構筑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戰略聯盟,助力企業跨越式發展。2012年10月份,公司與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西安工程大學共同發起,組建了“紡織經濟及企業管理創新戰略聯盟”。在此基礎上,公司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方式,拓寬人才引進渠道,積極推進企業與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先后邀請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東華大學、江南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等科研院所知名專家到公司對企業生產技術、研發、管理把脈開方;先后與意大利百斯特公司、香港德生公司以及福建石獅、上海、常州武進馬杭、新疆庫爾勒等地優秀企業建立產業協同關系,同時,圍繞公司的優勢產業,積極打造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科研平臺建設,為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有力支撐;通過制定科技激勵政策,獲得了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計劃,吸引培養一批創新型科技人才。 公司連續38年保持盈利,創造了全行業的神話。幾年來的快速發展,使公司資產規模、銷售收入、利稅總額等經濟效益指標實現了翻翻。 一言蔽之,華茂集團管理創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長期堅守追求卓越、以人為本、質量優先、協同創新的發展理念,締造了我國棉紡織行業內的“華茂發展模式”,是中國紡織企業“精品模式”的典型代表。公司成功解決了如何在新形勢下,通過管理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它以戰略管理、協同創新為指導,重構了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實施多元化發展的新模式,實現了全產業范圍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其管理創新方面的突出成果,對于行業內的其他紡織企業乃至其他非紡織企業均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導向意義。 ?。ㄔu審專家:西安工程大學 郭偉教授、李軍訓教授、姜鑄副教授)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