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恒豐集團:“5年乘以10”的奧秘
從7萬紗錠發展到75萬錠,從1個廠發展到擁有17個子公司的集團,從負債率150%發展到總資產15億元,從2800名員工發展到7000多員工,恒豐改制5年,用行動成功逆襲,企業規模和實現利稅、出口創匯等再創歷史新高。本報記者親赴企業采訪,試圖還原恒豐改制艱辛歷程,為那些苦于尋找發展出路的紡織企業提振信心——光抱怨環境不好是沒有出路的。 12月25日,冬日的山東德州,寒風凜冽。位于陵縣經濟開發區的德州恒豐集團工業園區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春意正濃的繁榮景象。 恒豐改制5年,規模從7萬紗錠發展到75萬錠,運營從1個廠發展到擁有17個子公司的集團,資產從負債率150%發展到總資產15億元,員工從2800人發展到7000多人。正值紡織行業遭遇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內外棉價差拉大、用工成本上升、市場環境壓力巨大的一個個坎坷艱難的時日,恒豐集團竟逆勢而上,創造了改制“5年乘以10”的神話。2013年恒豐集團又是一個“大豐收”,企業規模和實現利稅、出口創匯等,再創歷史新高。恒豐集團這些閃光的成就,述說的是曾經的艱辛,演繹的是創新發展的軌跡,證明的是自身的實力和地位。其奧秘何在?讓我們走進恒豐集團以探究竟。 企業改制生與死的抉擇 30年前,德州恒豐建廠初期屬于國營企業,到1996年,企業生產規模達到7萬紗錠,在德州市政府的引導下與4個企業聯合成立德棉集團。 “但1996年之后,企業開始進入停滯期,恒豐生產已經非常困難了,7萬紗錠和300多臺有梭織機,當時職工有2800人,產能不高,還承受了人員過多的成本壓力。”這是德州恒豐集團董事長蘇建軍對那段艱難時期的回憶。 到2008年,恒豐負債1.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50%。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更讓恒豐雪上加霜。若再不進行改制,就有被拖垮的危險。當年,企業面臨生與死的抉擇。 2008年8月,德州市政府果斷決定,把有希望自救的企業從集團中分離出來。自此恒豐由國企改制為民營企業。蘇建軍、馬保東、王思社、羅東義、付剛,被譽為“拯救”德州恒豐的“五大金剛”。從此,他們沒有了白天與黑夜,帶領廣大職工,為實現“二次創業”,在企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開始了新的征程。同時“好馬配好鞍”,逐步引進上海昊昌精梳機等國內外先進設備,進行設備改造升級。 2011年9月,恒豐搬遷至占地107萬平方米的陵縣經濟開發區恒豐工業園,同時成立德州恒豐集團。如今,集團旗下擁有德州恒豐紡織、陵縣恒豐紡織品、陵縣恒宇紡織品、平原恒豐紡織科技、臨邑恒豐紡織科技、德州恒祥紡織品、德州恒蝶服裝、德州恒誠紡織品、德州恒和實業、恒豐集團技術中心、陵縣恒豐房地產、寧夏恒豐紡織科技等17個子公司,恒豐集團是一家以特種纖維紗線、羊絨精紡紗線、羊絨衫、高檔服裝生產為主,集倉儲、物流、房地產開發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產品出口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集團先后獲得“全國棉紡行業百強企業”、“中國新型紗線研發創新基地”、“山東省企業文化品牌十佳單位”等多項稱號。 整合資源股權多元化 恒豐改制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成效,就在于他們抓住了“股權多元化”這個關鍵點。國企改革,改到深處是“產權”。實現股權多元化,也是企業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 談到恒豐集團的優勢和特點,蘇建軍說:一是“管理優勢”,恒豐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歷經磨難形成的規范管理優勢是其他企業不具備的;二是恒豐的“團隊優勢”,我們有一個團結務實的班子和穩定的員工隊伍;三是“科技研發優勢”,恒豐擁有省級技術研發中心,有強有力的產品研發能力;四是“產品優勢”,恒豐的天竹、天絲、莫代爾等新型纖維紗線已成為我國的領軍企業;五是“企業優勢互補”;六是“企業文化優勢”。 “近些年,恒豐集團發展迅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注重發掘、整合各種優勢資源。比如在我們各子公司的股東結構中,就有客戶、員工和各類社會資源。企業經營權和管理權是分離的。”蘇建軍表示,他們所有的投資都不是完全由自己投資,每增加1萬錠,自己的投資不足20%,80%的投資源于社會力量。包括現在的陵縣恒豐,公司的股份只占10%,其他骨干加起來也就30%~40%,其余的50%~60%都屬于客戶和社會人士。 蘇建軍還稱,集團下屬公司采購實行統一團購,1噸原料至少能降300元,相當于1噸紗的利潤增加了300元。這是原料通過團購顯現的產業鏈優勢。 同時,集團擁有省級技術研發中心,集團通過這種方式,將整個集團技術研發的頂尖人物聚集到一起,專門做研發。此外,集團借鑒海爾的經營理念,蓋了3000平方米的車間,上了4000紗錠??蛻籼峁悠罚髽I將其生產出來,然后織成布,再染色,讓客戶第一時間看到這種紗線的效果。為下游客戶提供這樣的服務可以說更加專業化。另一方面是產品開發。集團新產品開發永遠是站在制高點。這方面集團的投入比較大,2012年投資1000多萬元,2013年投資3000萬元。 集團的新產品研發,先后有70余項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2項填補國際空白;3項獲得國際領先水平;50項填補國內空白;2項申請國家專利;5項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試產計劃;7項獲省科技二等獎;5項獲省科技三等獎。恒豐集團已成為我國新型纖維研發、生產的領軍企業。 集團生產的精梳滌棉混紡紗,被山東省技術監督局評為“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恒宇”牌精梳紗被授予“山東名牌”;精梳純棉紗系列產品為山東省“免檢產品”;彩棉紗系列、精梳純棉紗線獲“中國名牌”稱號。恒豐集團已成為魯西北重要的特種纖維紗線、純棉紗線、羊絨紗線的大型生產企業。 奧地利蘭精公司是全世界生產和營銷纖維素纖維的佼佼者,因60多年的歷史而影響著全球,能夠與這家公司合作是許多企業夢寐以求的事。恒豐集團很早就與該企業有著良好的合作,陵縣恒豐在繼續保持和該公司合作的基礎上,還與日本東洋紡、三菱、東麗及旭化成等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集團與日本森林公司合作研發的醋酸長絲包纏紗系列紗線,在日本非常暢銷。該系列包纏紗包括棉、modal、銅氨等多種纖維與粗紗的混合紗線從20S~60S,接單100余噸,利潤100多萬元。 恒豐集團為北京華紡開發的天絲G10030S賽絡緊密紡紗線,成為北京總后定向研發項目。紗線的高品質也贏得該單位青睞,將該產品訂單全部轉到恒豐集團來做。該訂單近500噸,產品附加值高。如今,越來越多的面料商爭相與恒豐集團合作。 2013年上半年,集團開發新產品70余項。像甲殼素纖維醫用紗線,附加值高,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抗菌功能性紗線,在普通的抗菌面料抗菌基礎上又提升了一個檔次。2013年5月,集團運用低扭矩工藝,為上??ㄈR多服裝公司開發的“低扭、高吸、超柔”仿羊絨紗線研發成功后,短短兩個月已經交貨70余噸,利潤120萬元。記者從客戶中了解到:“在恒豐集團產品供不應求,沒有淡季,而且產品附加值高。” 傳承文化和諧發展 “雖然,我們現在是民營企業,但國有企業的優良傳統不能丟,不僅要繼承傳承,還要創新提高。”恒豐集團黨委書記馬保東認為,一年企業靠老板,十年企業靠制度,百年企業靠文化。文化是企業的靈魂。 近年來,恒豐集團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逆勢增長,迅速發展壯大。恒豐的成功引起了業內的注意。通過了解,發現這個老企業積淀多年的企業文化在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恒豐集團企業文化,以“恒豐仁和、仁和恒豐”為核心價值觀,構建了“務實、誠信;創新、卓越;和諧、共贏”為支撐,互動提升的企業文化模式,講誠信、建和諧,把客戶、股東、員工、社區的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之間共生共榮。讓員工“工作快樂,生活幸福”。 蘇建軍在集團干部會上,多次強調關心員工生活、關心員工成長,激勵優秀員工進步,抓好后備人才的培養,為優秀年輕員工提供更多施展才智的平臺和機會。為此,集團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員工成長四大通道。2013年12月,有10余名30歲以下的大學生,走上中、高層管理崗位。 2009年5月,公司成立了“恒豐紡織員工愛心互助基金會”,啟動資金是市政府獎勵企業領導班子的4.2萬元,加上后來的幾次愛心捐款,共募集善款32.1萬元。例如,德州恒豐高管人員全部將股息收入捐獻給公司愛心基金會,每月1.06萬元。各公司愛心互助基金會每年捐款一次。愛心救助,幫助困難員工渡過難關,讓愛心在公司傳遞、讓愛心凝聚員工。 董事長和書記平易近人,員工協作默契無間,高、中、基層親如一家人,同在食堂就餐,點點滴滴都在傳播著企業和諧的氣息。 集團黨組織結合各公司實際,圍繞中心工作積極開展“恒豐紡織黨旗紅”活動,讓黨旗在恒豐飄揚,讓黨徽在崗位上閃光。 據集團副書記趙秀珍介紹,年終,企業評選勞模,獎品有電視機、電動自行車、洗衣機、冰箱等。勞??蛇x擇一種,公司派車將獎品送到勞模家中,讓全家光榮,全村人羨慕。這些喜人場景,讓村里人動情。于是,當地人都樂意將兒女送到恒豐上班,讓其與企業共成長。陵縣恒豐員工李強,被評為省勞模,公司一次性獎勵1萬元。 一女工告訴記者:“趙書記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孩子,關心、愛護!”集團就是這樣,把招工重點放在留人上。因此,這里員工隊伍穩定,不存在招工難問題。 談到企業的未來發展,蘇建軍表示,恒豐集團將用3年的時間形成功能齊全、產業鏈完整、服務優良,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實現“百萬紗錠、百億產值”的“雙百”目標,致力打造獨樹一幟的精品紡織企業,為實現中國紡織強國夢作出貢獻。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