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產能過剩加劇 ST德棉“谷底”求生
山東德棉股份有限公司(002072.SZ,簡稱“ST德棉”)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棉紡織企業之一,一度被很多同行看做是行業窗口。如今這家企業也未能擺脫傳統棉紡織企業谷底喘息的命運。 ST德棉對上半年的業績做了預判,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額度在800萬~1200萬元。公司一季度虧損865萬。去年的虧損額是9894萬。 ST德棉董事會秘書朱江對本報表示,棉紡織行業,利潤下滑,經營難度大,成本不受控制,甚至不受國家控制,受到世界經濟影響很大。近期受到國外低價進口棉影響,經銷商議價能力較強,加上企業貸款難度加大,生存確實比較困難。 擔保圈 棉紡織行業近年來受到棉價大漲大跌的影響,一直在顛簸中前行。今年的生存比以往更加艱難。作為資金用量很大的行業,貸款就成了這個行業很難邁過去的一道坎。 山東德州武城德元紡織相關負責人楊洪文對本報表示,棉花加工和紡織類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種方式,銀行貸款比例較大,再籌集一部分民間貸款,再加上自有資金。 “銀行貸款現在有較高門檻,棉紡織行業不景氣,銀行不會去填窟窿。棉紡織企業要想獲得貸款,就要找到有實力的企業出面擔保。這樣,在德州棉紡織行業中,你給我擔保,我給你擔保,你又給他擔保的擔保圈就形成了。擔保圈內企業,一般是彼此較為熟悉的當地企業。”楊洪文表示。 給ST德棉作擔保的,是德州當地較有實力的德州天馬糧油集團和德州晶華集團。 天馬糧油是集糧食倉儲、購銷、加工、物流服務、房地產開發于一體的大型股份制企業集團。企業注冊資金9000萬元,年經營糧油200多萬噸。而晶華集團是山東省200戶重點工業企業集團之一,年銷售收入約40億元。 朱江表示,德棉與晶華集團和天馬糧油進行的是互保(互相擔保)。這三家都是德州當地比較有實力的企業。 據悉,企業間互相擔保在德州當地是普遍現象。德州市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對本報表示,互相擔保不僅在德州,在全國也是普遍現象。企業需要貸款,銀行不給貸,就要找兩家有實力的企業,進行擔保,就能過關獲得貸款。銀行對企業的貸款要求中就有這項。 但是其中的風險,企業也是心知肚明,卻也無奈。“自己給自己擔保不被銀行認可時,互保也是一種貸款解決方式??梢苑艑捹J款額度。保證資金需求。”朱江表示,“互保雖然融資方便,但是也存在較大風險。公司在選擇合作企業時也是非常慎重的?;ケ:贤敲磕暌缓?。” 馬俊凱表示,企業間的擔保圈中,如果有哪個企業垮了,會導致很多企業受牽連,而銀行對此也有了解。楊洪文說,企業資金緊張,互相擔保這種方式,雖然降低了銀行的風險,但卻增加了地方經濟的風險。企業間如果一個企業倒閉,會影響到一連串的。如果在底部明確時還行,現在底部不明確,互相擔保就不明智,風險相當大。 德州一家棉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ST德棉作為德州大型紡織企業,雖然虧損嚴重,生存難度很大,但地方政府不會讓其破產的。如果德棉這樣的大企業倒閉的話,引起的社會效應太大。所以政府也會想辦法,幫助其生存下去。 “谷底”求生 棉紡織行業上下游今年都處于異常萎靡當中,日子比去年更加難過。 山東德州夏津縣的天宏棉花加工廠春節之后,只走了一批貨?,F在一直處于停產狀態。廠長夏行洋說,去年這個時候,工廠還在干著活。今年行情不如去年。河北的棉花雖然已經到了每斤3.1元,雖然棉農已經在賠錢賣,但天宏也不敢收,因為這個價格沒有利潤。干了只能賠錢。 夏行洋說,好歹去年停產早還賺了點錢,得保住這點勝利果實。如果現在還開工,現在這么高的人工費、上漲的電費,加上行情又一直不好,可能早就已經賠了。所以等待9月份新棉上市,看看行情再說。目前工廠的工人都放假在家種地,或者做點小生意。 ST德棉就沒有那么幸運。作為大型棉紡織企業,德棉只能限產,卻不能停產。職工一旦放假回家,問題就會涌現出來。 楊洪文說,棉紡織企業目前做法上,普遍措施就是三班改兩班,限產,去庫存。今年的高庫存,不是體現在棉花原料的高庫存上,今年是成品庫存較大。成品庫存比去年同期至少多出15%,甚至更高。 國金證券(600109,股吧)分析師張斌對于產能過剩的情形有個判斷,他表示,國內產能過剩。原來的產能過剩只有20%~30%,而目前過剩程度已經達到40%~60%。紡織行業目前是在谷底。供過于求是復蘇緩慢的主要原因。 一位知情人對本報表示,ST德棉受不良資產拖累,虧損嚴重,曾經提出過破產,但當地政府不允許。不僅因為它是當地的一家上市公司,還因為破產會牽出1400多職工的下崗問題、德州當地經濟安全的問題。 朱江對記者說,德棉現也正在尋求發展路徑。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公司去年進行了重組,將不良資產置換出去,此外,公司正在著手延伸產業鏈以及做些煤炭貿易等副業。 去年12月1日德棉與第五季實業、德棉集團簽署了《資產置換協議》,將虧損較為嚴重的資產置換出上市公司,將淄博杰之盟商貿有限公司和山東第五季商貿有限公司置換入公司。資產置換完成后,雖然公司營業務仍為紡織相關產業,但營業范圍增加了煤炭貿易業務以及物業出租。公司希望通過資產重組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持續虧損的狀態。 重組之后,公司于今年5月啟動2012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議案,計劃募集資金5.3億元,用于家紡生產基地項目和家紡銷售渠道建設項目。 朱江表示,宏觀經濟低迷的情形下,即便在棉紡織行業中沒有那么多機會,公司也會從生存發展角度出發,會想辦法去盈利。近期啟動的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將用于下游的家紡,延伸產業鏈,增高毛利率,加上開辟煤炭貿易這些,以此提高盈利能力。 ST德棉一位業務人員對本報表示,德棉的產品以前80%以上是用于出口世界各地的。但由于近期國際市場需求不旺,進口棉價低,與國內棉價價差大約是每噸4000元~5000元,使得德棉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不具有競爭力。與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的產品相比,與他們水平差不多,但他們的價格要低很多。加上我們的產品關稅高,產品就沒有競爭力。公司近期出口產品總量已經降低了20%~30%。目前只能設法提高產品檔次,做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同時公司正在抓緊拓展國內市場。 張斌認為,出口企業轉做內銷,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這里面涉及到客戶改變、生意流程、質量要求等,內外銷都不一樣,變起來很難。轉型是個緩慢的過程。能否轉成功,與策略調整、管理層決心都有很大關系。有的企業花了幾年時間,內銷增長也不是很大。這是個漫長的時間。 馬俊凱表示,德棉曾經是德州棉紡織行業龍頭老大,也是中國紡織企業的一個窗口,能反映出中國傳統紡織行業的一個基本走勢。德棉應該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企業。 張斌還表示,國內需求在下降,國際市場歐美和日本的需求不旺,很多企業出口轉內銷,更嚴重加劇了產能過剩。即使歐美日本近期有增加的訂單,但大量訂單都流向了更具成本優勢的東南亞和印度等地。國內市場則由于成本高企導致價格上漲抑制了需求,而紡企,無論是制造還是內銷企業由于前期過度擴張,更加劇了供過于求的程度。所以盡量把復蘇過程看得長一點、復雜一點、慢一點,會更好一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