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紡織業:挖掘潛能走特色之路
紹興縣作為亞洲著名的紡織產品集散地,如何提升整體紡織產業的綜合能力,實現紡織產業的升級,真正樹立紡織大縣、紡織強縣的品牌,越來越多的紡企老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在“人口紅利”優勢慢慢消失的今天,再想依靠廉價的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作為競爭資本,已經顯得不太現實。紹興縣的紡織企業已經看到了這一點,并正在嘗試著挖掘新的潛能,走出一條新的特色之路。 “同樣的設備,在國內生產著最普通和廉價的產品,而在國外生產的卻是引領時尚和潮流的產品,我們現在不是缺少好設備,而是缺少創新能力。”這是紅綠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宇鳴的肺腑之言。 用先進設備生產一流產品 以紡織行業為例,一臺德國原裝進口的STOLL數控織機價格一般在25-40萬元之間,日本原裝進口的島精數控織機則要35-45萬元。按照8-10年的使用年限,每年還需2-3萬元的維修成本。 過去,對成本的精確計算,促使許多企業業主選擇便宜的設備,寧可以低廉的手工彌補自動化程度不高的設備缺陷。但現在,這一現象開始逆轉。供需關系變化,人工成本日漸上漲,與十年前相比已經翻了近三番,這也倒逼企業加快設備更新適應生產。 華欣家紡有限公司是楊汛橋的一家大型家紡企業,該企業擁有亞洲唯一的瑞士全進口33碼梭拉機,每臺單價高達700萬元左右,同樣,該企業還擁有德國原裝進口經編機。每年企業都會把利潤的一大部分用來設備的投入與更新。“只有好的設備才能生產出好的產品。”總經理胡小明說。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為什么同樣先進的設備,意大利的面料生產商可以生產數百元甚至上千元一米的面料,而我們卻只能生產數十元一米的面料,差別就在技術,而技術掌握在少數人才手里,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縣經信局企業發展科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來,紹興縣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甚至可以用“求賢若渴”來形容。 越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志祥說,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在變化,任何機器的先進性都是一時的,作為紡機制造企業必須有自我淘汰的精神,而這種“淘汰”是建立在“強大的研發實力”上的。為此,“越劍”每年不惜重金聘請行業內著名專家作為研發骨干,現在企業研發中心集聚著各種機械方面的專家和行家。 重視勞動力的培養與管理 “如今的農民工已經與上一代有了很大不同,他們不再對加班任勞任怨,喜歡去網吧勝過賺工錢。他們甚至不愿意住企業免費提供的集體宿舍,理由僅僅是管理太死板。他們不追求一輩子在一個企業工作,更追求工作環境和氛圍。”浙江朗莎爾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潔萍的一番話道出了眼下工人的生活與工作狀態。 “企業家要打開心扉,真正從內心里接受員工,把他們當成共同創業的伙伴,而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年輕一代的農民工,更需要理解,需要交流,企業家都要好好補補培養與管理員工一課,特別作為紡織企業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本身工作相對枯燥、單調,如何讓勞動變得生動,變得有激情,是企業家要深思的課題。”縣經信局的相關負責人認為,紹興縣不少紡織企業能在“用工荒”越來越突顯的今天,保持著員工隊伍的高度穩定,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嘗試,并卓有成效。 不少企業家表示,他們知道員工管理與培養的重要性,但缺少這方面的經驗,希望相關部門能組織這樣的培訓班,進行交流座談,學習好的管理方法,更好地為員工創建發展的平臺,營造好的工作環境,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贏。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