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鷹股份產業轉移西風勁
剛剛過去的2011年,對于新疆紡織工業的發展意義非凡。這一年是新疆紡織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關鍵之年和全國對口援疆工作的起步之年。新疆紡織行業克服原材料價格波動、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等諸多困難,積極采取吸引中東部紡織企業投資等多項有效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新疆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億元,同比提高30%,創歷史之最。上半年自治區第一批中小企業專項資金375萬元下撥企業,支持了7個紡織項目的啟動建設。在紡織企業紛紛向新疆地區進行產業轉移的熱潮中,山東銀鷹股份有限公司格外引人注目,猶如一只雄鷹翱翔在祖國的西北邊陲。 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是山東銀鷹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沙灣縣柳毛灣鎮投資興建的子公司。落戶沙灣以來,銀鷹公司先后建起3條棉漿粕生產線,產能達15萬噸/年;上繳稅金3億多元,連年位列塔城地區第一名;創造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就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為地方政府分憂;推動農業產業化,帶動二三產業發展,繁榮當地經濟。公司先后榮獲塔城地區十強企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百家優強企業、全國模范職工之家、開發建設伊犁邊陲等殊榮。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褚風剛也因此被評為全國勞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據褚風剛介紹,位于新疆塔城地區沙灣縣的柳毛灣鎮,距縣城56公里,從地理位置上講是沙灣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過去,當地人用“風吹沙子跑,堿地長白毛,晴天路好走,下雨一團糟”來形容柳毛灣鎮的面貌。經濟嚴重落后,基礎設施薄弱,是昔日柳毛灣的“風景”。然而,今天的柳毛灣不僅是沙灣最富裕的鄉鎮,而且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明星鄉鎮。2010年柳毛灣鎮的國民生產總值達5.71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3.58億元。全鎮人口雖剛剛過萬,卻有1/3的農民在家門口成為產業工人。2010年全鎮人均收入16000多元,年均增長15%。 當地人將柳毛灣的滄桑巨變歸功于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樸實的農牧民朋友告訴記者,正是銀鷹工貿在當地的發展,使柳毛灣的農牧民告別了昔日面朝黃沙背朝天的傳統生活,實現了脫貧致富,小鎮也由此煥發了無限生機。 褚風剛告訴記者,銀鷹股份投資新疆沙灣建廠,一方面是落實公司發展東西部兩大版塊的戰略部署,另一方面則是為當地突出的政策及資源優勢所吸引。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柳毛灣鎮位于瑪河南岸,東鄰兵團農八師146團和147團,西接老沙灣鎮,南連商戶地鄉。呼克公路橫穿鎮區,與沙柳公路交會。周圍輻射600多萬畝的棉區,為棉紡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這里成為中東部紡織企業產業轉移的目的地。目前,僅有174平方公里的柳毛灣鎮已吸引了36家企業落戶,其中主要是棉紡企業及其相關配套企業。 據當地人介紹,這里是著名的產棉區,交通非常便利,工廠設在這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的運輸成本,增加了利潤空間。當地政府對外來企業滿腔熱忱、全力支持,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 “2011年,在原料價格高位振蕩運行、市場觀望情緒濃厚、需求放緩、訂單減少和產品價格下跌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全行業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一方面來自于國家、自治區各項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內地紡織產業持續向新疆轉移,重點項目不斷開工建設,自治區紡織產業逐步實現聚集發展,新疆紡織業正在實現從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的轉變。”自治區紡織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如是說。 看中這塊寶地的銀鷹股份連續投資建成3條棉漿粕生產線,在大西北開拓出一片嶄新天地的同時,使公司的棉漿產能達到23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棉漿粕生產企業。2010年,為在南疆建立根據地,銀鷹股份收購了阿克蘇恒泰纖維有限公司,重新注冊為新疆銀達纖維有限公司,經過技術改造,產能達到3萬噸/年。公司棉漿產能擴大到26萬噸,進一步鞏固了世界最大棉漿生產企業的龍頭霸主地位。在此基礎上,銀鷹股份對優勢產能實施戰略輸出,對新疆銀鷹工貿一條年產3萬噸的普通棉漿粕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改造后設計年生產特種棉漿粕5萬噸,現已全面投入生產。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由此一舉摘得三項桂冠:新疆第一家成功研制特種棉漿粕的企業,新疆第一家成功生產特種棉漿粕的企業,新疆第一家通過自己研制生產的棉漿粕而出口創匯的企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日益增多。安排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成為當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務。 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果斷放棄了在山東總公司所在地招收員工的計劃,優先安排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有效緩解了當地政府的壓力,增加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擁有員工1100多人,其中柳毛灣鎮在公司就業的有800余人,占全鎮人口的7%。公司員工年人均收入2.5萬余元,800余人共計2000余萬元。 張俊明是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三車間主任,負責一條棉漿粕生產線。幾年前,他還是當地一名地道的普通農民。企業沒有落戶沙灣之前,他和他的父輩一樣,過著夏耕冬閑的清貧生活。自從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開始在這里建設,他就報名來到了公司。通過努力,從基層一步步成長為中層骨干?,F在他的月工資達到了4000余元,不但供兩個在縣城上學的孩子讀書,還在縣城買了一套樓房。他說,像他這樣在鎮區或是縣城買樓房的員工占到了公司員工的一半以上。張俊明深有感觸地說:“企業一來,我的生活面貌改變了。原來種地就是靠天吃飯,一年好,一年壞,沒有保障。在企業工作,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和過去完全不同了。” 企業的發展為當地群眾改善了生活,和張俊明有著相同經歷的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職工——朱東林夫婦,家住沙灣縣柳毛灣鎮葫蘆峪村,每天早晨都是開著私家車到公司上班。他們夫婦一個月有6000多元的工資收入,小日子過得也很滋潤。 企業的不斷壯大,不僅吸引了普通群眾,更吸引了不少當地農民子弟的大學生紛至沓來。他們在這里不僅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更對今后的發展充滿信心。在銀鷹工貿公司質檢中心工作的哈薩克族大學生霞依說,在這里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待遇都很好,工作很快樂。 老沙灣鎮的羅冬,2008年從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畢業后,在湖北打了一年工,2009年來到銀鷹工貿公司工作,現已成為工程辦公室一名優秀的技術人員。他和所有有志向的年輕人一樣,在銀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了自我價值。 在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入駐柳毛灣鎮以前,當地棉花產業只是把籽棉簡單加工成皮棉,棉花加工廠生產的副產品棉短絨要運到外地出售。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以落戶鎮上后棉短絨為原料進行深度加工,不僅延長了棉花產業鏈,而且拉動了市場需求。公司每年需要20萬噸棉短絨作為原料,而沙灣縣每年只能生產1萬噸,距公司最近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只能生產5萬噸。這種供求關系使當地棉短絨價格大幅度上揚,棉花種植業和加工業得到飛速發展。 幾年下來,公司帶動疆內棉花種植面積1000萬畝,棉花種植戶20萬戶。其中帶動企業所在地——沙灣縣棉花種植面積50萬畝,棉花種植戶16000戶。另外,公司選址在柳毛灣鎮以后,一些棉花加工業的人士了解到公司每年有大量的棉短絨需求時,緊緊抓住這一商機,在公司方圓兩公里內建起了兩個棉花加工廠,年可加工籽棉2萬余噸。 新疆銀鷹工貿有限公司在自身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給當地二三產業帶來了巨大影響和拉動。公司每年要收購棉短絨20萬噸,需要煤炭10萬噸,同時還需向外運輸成品15萬噸,改擴建項目工程,需運進大量的水泥、紅磚、沙石料等建筑材料,年吞吐量約100萬噸,有力地拉動了當地的運輸行業。此外,當地建筑業、餐飲業、娛樂業等相關行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二三產業空前繁榮,小城鎮建設一日千里。 自治區各級領導給予企業很高的評價,一致認為銀鷹工貿給當地帶來了經濟和社會效益,連年榮膺地區納稅第一名,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是沙灣縣、塔城地區乃至自治區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進一步堅定了銀鷹人投資新疆,建設新疆的信心和決心。山東銀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勇在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銀鷹股份將繼續加大投資新疆力度,建設柳毛灣現代化工業園區,以優勢棉漿產業為基點,實現企業的新一輪跨越式發展。銀鷹要緊緊抓住新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立足資源優勢,做大做強企業,為國家西部大開發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